5年后,10年后,20年后,南京拿什么和其他城市竞争?答案是创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是南京三年前明确的目标。9月12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研讨会召开,现场亮出《2017-2020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成绩单》。会议邀请了来自科研教育一线、经营管理一线、政策研究一线的12位院士、专家、企业家等,为创新名城建设把脉建言。周末举行这样规格的会议,彰显了南京久久为功推动创新名城建设迈向深入的决心和担当。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南京市市长韩立明,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等出席。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伟娟 卢河燕
晒成绩
创新投入居全省第一,实现“六个大幅跃升”
三年来,南京交出了创新名城“硬核”成绩单:创新治理架构实现“南京新变革”,一室一中心成为“南京新标志”,多维创新要素融入“南京新生态”,创新指标数据跑出“南京加速度”。全球创新指数连续四年上升,从2017年的94位、2018年的27位、2019年的25位,跃升至2020年的21位。
2019年南京全市GDP超过1.4万亿元,与2017年的1.17万亿元相比,增速居全省和东部GDP超万亿元城市首位。2020年上半年GDP增长2.2%,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双胜利”。
南京是省会城市,也是国家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创新体系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王秦认为,南京走出了一条契合时代特征、体现南京特点、彰显城市品质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成功范例和鲜活经验。其中对全省贡献实现了“六个大幅跃升”,比如:创新投入上, 2019年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达462.2亿元、占全省的16.7%;研发强度达3.28%,居全省第一。创新产出上,2019年南京PCT专利申请量增长89%、占全省的26.4%,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一,分别占全省的24.6%、31.2%。创新人才上,在宁两院院士84人、占比79.2%。
问计策
创新四问,邀请专家作答
三年来,南京初步探索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创新之路,取得了超出预期、可圈可点的阶段性成效。张敬华表示,接下来将久久为功推动创新名城建设迈向深入。
张敬华表示,总的来看,有四个方面的课题需要在场的专家帮进一步研究作答。一是着眼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二是着眼新发展格局,如何做好“双循环”下的创新文章?三是着眼新发展布局,如何更好推进创新合作、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下一步如何抓住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机遇,更大力度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更大范围地优化整合要素配置、创新分工。四是着眼新发展治理,如何完善创新顶层设计、推动科技创新走向全面创新?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创新名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问题同在,实现城市争先进位、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紧紧抓住创新主动权。
张敬华提出,南京要将聚焦“七个创新”持续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一是在原始创新上攻坚发力,催生更多从“0到1”的重大创新成果;二是在企业创新上加快培育,力争“十四五”末高企总数超过2万家;三是在产业创新上补链强链,确保各条产业链每年实现20%以上增速;四是在融合创新上叠加优势,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五是在开放创新上深化拓展,聚力提升南京创新首位度和辐射力;六是在赋能创新上全面升级,加快推动科技对各领域的渗透提升;七是在制度创新上彰显特色,走出一条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治理新路。
提建议
12位大咖专家把脉建言
在创新名城建设的发展定位上,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青表示,要建好“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发挥南京长三角中心城市作用,以上海为龙头,携手杭州、合肥,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为支撑带,构建长三角科创圈。
王秦认为,南京要抓住用好当前海外人才加速回流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拓宽引才渠,同时要在人才服务上下更大功夫,因类制宜、因人施策,形成更加有效的人才支持体系。
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孙斌建议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通过“平台+人才”“渠道+人才”“机制+人才”等方式,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共享平台;建立创新型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弹性、柔性引才用才制度。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表示,将南大人才优势转化为南京创新支撑,在人才培养与培训等方面,深入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示范效应,服务南京、服务江苏,辐射全国。
在创新载体方面,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建议加强创新平台。他希望南京建设一批公共科技平台,比如人工智能测试评估平台和大规模通用智能模拟平台。依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天光所等,建设国际一流的中国南方空间天文研究中心、水土环境研究中心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祝世宁就源头创新方面提出建议,南京要加强光电子技术的研究发展。“为了让未来电子芯片领域不再被‘卡脖子’,接下来要推进两件事,一是建立南京大学微结构科学与原子制造国家科学中心,二是推进成立南京光电子芯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