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的小说有一种明净天真的孩童笔调,这种明净天真和作品忧郁晦暗的主题相互缠绕,相互对抗又相互消解,构成了她的书写的基本特色。
文珍喜欢那些一语道尽、并不复杂然而让人惆怅的物象比拟。在《夜的女采摘员》这部小说集里,它们同样反复出现。比如,她说:“螃蟹几乎代表他生活方式的所有隐喻。要隐藏自己的真正取向,用坚硬外壳掩饰内心的爱欲。”比如,以“刺猬”形容母女关系、成长的伤痛和职场的人际,在天冷的时候彼此靠拢取暖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类似的有多处。这样明白的点题,就小说手法而言是不可取的,而文珍如此自然地就说出来了。
在夜与白昼的交汇之处,文珍达成了现实与梦境的调和。一个孩童眼光看到的世界,流于表面,偏于欢欣;而我们成年人,灵魂蒙着灰翳,没办法相信童话,没办法相信气味、阳光、阳光里的风声,它们所包涵的爱意和真谛。
在这部小说集里,有一个不再长大的小女孩,一次事故定格了她的生理状况。她尚且不明白降临在她身上的厄运,不明白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长大的过程里可能遭遇的危机,她尚且在渴爱的状态里小心翼翼地交付信任,然而,她已经足够理解离别了,慢慢地,她将更加理解黑暗里沉默隐忍的等候,慢慢地,她终将明白很多等候并不一定有结果。
在这部小说集里,有一些通灵的动物精怪,它们的心智与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孩童式的。
比如,乌鸦南先生。它喜欢上了人类女孩小乐,因为小乐身上有种特别的芬芳,小乐对动物很有爱心,还在南危难之际救了它。南悄悄跟随小乐。南看着小乐大学毕业,看着小乐和男友在这个城市奋斗,看着男友抛弃了小乐,看着小乐被公司辞退,看着小乐流离街头努力寻找工作,看着小乐无望地住在即将拆迁的城中村的破寮里……南装饰它的鸟巢,以羽毛换取魔法,邀请小乐成为它的伴侣。小乐,答应了吗?
在结尾,小乐最后的一丝香气也消散了。文珍,真是无可救药的悲观的浪漫主义者啊。她看透了生活残酷的那一面,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人是弱小的,尤其那些被层层压迫着的,一粒灰就是一座山,经历不断的碾压,人变得面目全非,有时候,人自己改变了自己,有时候,人被外界的力量改变,更多时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异化。文珍看透了,却无法割舍她对爱、温暖、善良与对世界依然怀抱的憧憬,它们在白天蛰伏,而在夜里,在每一个夜里,悄悄冒头,长成大树,挂上果实,静默等待采摘。
文珍试图以小说解答生活的谜题。这部小说集包括十个短篇,主要采取第一人称视角,即便第三人称的叙述,也以独白为主。这是内心的私语,是对交流与坦诚的尝试,可是,独白必然是一种受限的视角,作为读者的我们,只能看到叙事者提供的细节,我们无法捕捉另一方的想法。这是文珍的矛盾,是文学的矛盾,也是我们的矛盾。
我们企求爱,又怕受伤害。乌鸦南爱上人类小乐,黑熊怪想要认识网红A小姐,都是单纯且热烈的感情。可是,大部分人类之间的爱,要么出于将就,要么出于那种刺猬式的抱团取暖,暧昧、混乱,随时都在计衡,随时准备抽离。如果生活让人蓬头垢面满目沧桑,我们是否还愿意在偶尔的间隙里,做一做梦?播下种子,不管未来能否采摘,这一刻,夜色消逝,曙光微亮。
林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