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从未听说过有哪家外卖平台主动改良过考核规则,相反,考核规则实际上是趋严的
9月9日凌晨,饿了么在自己的公众号、微博发文《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称“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将为用户提供“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按钮,多给骑手一点时间。消息一出,网上炸了锅。众多网友认为,此举“纯属对顾客的道德绑架”。
对一个曾经推出过情怀和情商皆有的社论的外卖平台来说,这样的一波操作,显然是让人们大失所望了。
某些外卖平台的算盘并不难理解,通过消费者的适度容忍,为压力过大的骑手改善一下逼仄的生存环境。一旦超时投诉少了,骑手也就相对从容些。
然而,骑手赶时间,以至于时常上演交通违章、百米冲刺,可谓“用生命送快餐”,原因是多方面的:平台以超时惩罚为代表的严苛考核、消费者耐心有限、商家出餐时间不统一、骑手想多跑几单——平台的算法决定了骑手的“算法”。单单把“松绑时效”的压力推给消费者,显然不公平,逻辑上也错乱了。
当然,平台可以说,我们这么“逼”骑手,还不是为你们服务,还不是冲着你们“唯快不破”的要求?可是别忘了,你们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和竞争对手比拼、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如果在考核制度的设计上,对骑手更人性化一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问题是,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从未听说过有哪家外卖平台主动改良过考核规则,相反,考核规则实际上是趋严的。
确实,平台没有把“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作为硬性要求——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也太疯狂了。但是解决问题的按钮,绝不在消费者身上,而在平台自身。
如果说骑手不容易的话,饿着肚子等待快餐、得尽快吃完然后投入繁复工作的写字楼群众,同样不容易。他们付出了金钱、时间,推动了一个行业的繁荣,无须额外付出更多。再说,在没有“多等5分钟”新规的前提下,很多消费者就已经做出了让步:并没有因为骑手超时就投诉。这是一种温情的表达,但这种温情的需要不该成为外卖平台将其“升华”为某种义务的理由。消费者愿意时不时“发善心”,不等于愿意和骑手、平台一起焦虑,毕竟吃饭不该是一件麻烦事。
因此,离开“苦情”,通过公平的博弈、科学的管理、人性化的考核,在平台、商家、骑手、消费者四者之间找到利益上的平衡点,才是最核心的事。一味让消费者做出牺牲,不在这个范畴。
“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应该说给平台自己听才对。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