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安徽扬子鳄栖息地遭村民“入侵”?
自然保护区着手推进“人鳄分离”,核心区内居民最迟2035年全部迁出
  保护区内的扬子鳄
  扬子鳄栖息的水塘被农田和村庄包围
  长乐村边的告示

  谁也说不清,人和鳄鱼到底谁先来到这里,但安徽省南陵县籍山镇长乐村的村民们都知道,“人鳄共存”的情况已经维持了很久很久。可是长乐村早在1982年就被划进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按照规定,“人鳄分离”是必须做到的,但三十多年来村民们一直生活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这让保护区巡视员张晟感到很为难,在日复一日的巡视过程中,他劝阻了太多“入侵”扬子鳄栖息地的村民。村民们则感到很委屈,这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们已经习惯了与鳄鱼共存。而这种状况,对于一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来说,将要也必须被打破。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邱骅悦 侯天卉/文 吉星/摄

  ●●●守鳄人的困境

  张晟感觉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

  张晟在哔哩哔哩上注册的名字是“野生扬子鳄张龙守护者”,他把这里当作一个曝光台。巡视保护区时,每当遇到故意“入侵”栖息地的人,他都会随手拍照发条动态,进行曝光。

  1983年,一条成年扬子鳄闯入了长乐村村民张金银的家,张金银给它取的名字就叫做“张龙”。张金银就是张晟的爷爷,也是这里的第一代守鳄员。他将扬子鳄看作自己的家人,为它们花费了自己的毕生积蓄。

  2019年,张金银因病不幸去世,守鳄任务就落到了从小喜爱扬子鳄的张晟肩上。他通过考核,成为了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乐保护点的一名巡视员,每天巡视、保护野生扬子鳄的栖息地。

  张晟说自己所做的是个容易得罪人的工作。洗衣洗菜、捞鱼补虾、种菜放牛……虽然大多数村民自小便知道保护扬子鳄的重要性,但长期生活在此的他们常常会干扰和影响到本应自由自在的“张龙们”。“村民们老来捕鱼,鱼少了,‘张龙’就没东西吃。”为了阻止这些行为,张晟没少跟村民们吵架。

  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张晟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感觉对不起爷爷”,是他在动态中常说的一句话。

  ●●●“人鳄共存”的保护区

  张晟所任职的长乐保护点位于安徽省南陵县籍山镇长乐村,这里是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乐片区。资料显示,1982年6月,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安徽省扬子鳄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名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国务院批准调整扬子鳄保护区,同年12月,原环境保护部公布了调整后的保护区面积、范围、功能分区和规划图。目前整个保护区总面积为18565公顷,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泾县和芜湖市的南陵县境内,由红星片区、双坑片区、长乐片区等8个区域组成。

  其中长乐片区规划区域总面积3170公顷,核心区为490公顷,片区总人口数约2.1万。长乐保护点所在的位置,位于长乐村内,这里也是长乐片区的核心区域。

  8月26日,从南陵县向东坐车20分钟,现代快报记者到达了长乐村。一眼望去,这里和普通的乡村并无二致,要不是路边有宣传告示牌,记者不会知道,自己已经踏入了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杨树塘是长乐村北端的一处河塘,面积不大,仅有6亩。池塘边有一座平房,这里就是长乐保护点。

  张晟告诉记者,整个长乐片区共存有100多条野生扬子鳄,其中杨树塘内约有六十条。由于空间不够,扬子鳄们的食物也较为紧缺。本来应当让它们活动到更远的地方,但是由于惧怕人类活动,大部分扬子鳄不愿意远离保护点。

  记者看到,这个水塘被村庄和农田团团包围。与其说这里是扬子鳄栖息地,不如说更像一处乡间鱼塘。

  单单看到“入侵”野生鳄鱼栖息地这句话,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危险。但对居住在长乐保护点附近的村民们来说,“人鳄共存”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长乐村内一个池塘边,记者遇到了正在就着塘水洗碗的村民鲁莹(化名),她是土生土长的长乐村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53年。和大部分村民一样,鲁莹已经习惯了“人鳄共存”的生活。“跟《动物世界》里看到的鳄鱼不一样,扬子鳄很温顺,不咬人。”鲁莹告诉记者,扬子鳄个头都不大,刚出生的扬子鳄跟壁虎的个头差不多,大部分成年后也不过1米多长,她也没听过有扬子鳄伤害村民的事。“大家从小就看着扬子鳄长大,都不怕鳄鱼,反而是鳄鱼躲着我们。”

  71岁的村民何奶奶说起扬子鳄颇有体会,在她的记忆里,以前长乐村扬子鳄数量非常多。何奶奶在20岁时,曾在田间遇到了一只与小臂一样长的小扬子鳄,她也不怕,左手捏嘴巴,右手抓尾巴,直接把小鳄鱼抓到了怀里。她就这样抱着它一路走到田边,放进河沟里。

  虽然村民们“与鳄共存”的生活景象令人惊异,但按照相关规定,保护区里是不能够住人的。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谊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其中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而实验区则可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验、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迟早要搬的村庄

  本来应该禁止人员进入的自然保护区,为何出现了“人鳄共存”的情况?8月27日早上,记者来到南陵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情况。该局自然保护地管理股股长徐业武介绍,“当初划保护区的时候就没有很重视。”他告诉记者,虽然早在1982年就划定了保护区的范围,但具体措施一直都没跟上趟。

  如今南陵县扬子鳄核心保护区内还有2000多户人家,一万多名居民,他们何去何从一直是个问题。徐业武心里明白,村民们最终都会搬走,把土地让给鳄鱼。但多年以来,这一问题始终被搁置。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最初建立保护区是“抢救性保护”,专家发现的野生扬子鳄不多,只要存在扬子鳄分布的村落和城镇都被划进了保护区,划定范围433平方公里。“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划区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而且没有进行分区管理,没有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概念。”

  在长乐村党委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邢毅看来,“人鳄共存”是个伪命题。

  邢毅直言,长乐村是贫困村,而导致贫困的一大原因就是扬子鳄。扬子鳄归根结底还是动物,时常会偷鸡吃鸭、毁坏庄稼不说,为了保护扬子鳄和栖息地,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掣肘。据邢毅介绍,保护扬子鳄栖息地,直接导致村里诸多经济项目不能落地。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村民们自建的养鸡场、养猪场,以及远程农场等都进行了拆除和搬迁。

  为了在保护扬子鳄的同时又能发展经济,邢毅带着村民们栽培食用菌,销售绿色无公害大米,做了不少的尝试。虽然这几年下来扶贫成绩不错,但他心里明白,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若要把保护扬子鳄落到实处,人和鳄必须要分离。“人和鳄鱼在一起,既保护不了鳄鱼,人也受罪。”

  “和人一起生活,最受伤的是扬子鳄。”扬子鳄保护区长乐片区核心区之一的合义村,距离长乐村10公里远。59岁的合义村第一书记、巡护员彭绍章说起合义村扬子鳄的生存现状很是惋惜。

  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合义村内真正的野生扬子鳄只剩一条了。彭绍章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合义村的扬子鳄满地爬,像这个季节,可以看到刚出生的小鳄鱼趴在荷叶上晒太阳。

  为了保护扬子鳄,合义村自2018年10月起陆续进行了搬迁宣传动员工作。“从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30日,我们已经对其中一个自然村进行了搬迁,共迁移村民31户。”彭绍章介绍说。

  ●●●搬迁势在必行

  徐业武告诉记者,村民们最终肯定会搬走,自然保护区将留给扬子鳄。他向记者透露,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向上级提交了“三区并两区”优化整合方案,计划将保护区内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并为核心区,外围留有实验区,生活在核心区内的居民将进行逐步搬迁。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三区并两区”的方案已经提交审批,各级政府也在依法依规,对核心区内居民分批实施搬迁,最迟2035年全部迁出。

  8月27日早上7点,张晟又出发了,他骑着小电驴,来到保护区内一处刚刚恢复的湿地。这里原本是田地,近几年,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村民田地等方式,不断扩大保护区内的野生扬子鳄栖息地。

  这是他每天工作的一部分,要来巡查有没有村民来此钓鱼、种菜、捕龙虾,同样的道路他已走了快一年,每天都不落下。

  原本的农田已变成池塘、河道和小岛,供人行走道路也逐渐被野草吞没,属于人类的痕迹正在被抹去。唯一能证明人类还未彻底离开的,只剩几根斜插在土地上的电线杆。

  “以后这些都要拆掉,人都要离开。”张晟指着电线杆说,“这里本来就是扬子鳄们的家,最终都要还给它们。”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