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短篇小说要让每个字都站在纸上
徐则臣、王苏辛、张心怡畅谈“短篇小说的迷人之处”
  《如果大雪封门》 徐则臣
  《礼拜二午睡时刻》 加西亚·马尔克斯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

  因《北上》斩获“茅奖”之后,徐则臣无疑是当今文坛风头最劲的70后作家之一。尽管带给他殊荣的是一部长篇,但他对短篇始终偏爱有加,在24年的写作生涯中除了写《北上》的第一年,其余每年至少写一个短篇小说,近年来陆续发表了《我的朋友堂吉诃德》《如果大雪封门》等短篇力作。

  本届上海书展期间,徐则臣亮相思南读书会“七堂文学课”,与青年作家王苏辛、张心怡对谈,畅聊的正是“短篇小说的迷人之处”,也藉此向读者们破解了短篇小说创作背后的神秘。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凡

  1

  徐则臣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2014年问世后,他很想写一个短篇小说。

  可是,故事和想法都准备妥当了,却下不了笔,两个多月一直没找到感觉。坐到电脑前时,键盘上的十个手指头不踏实,落不下去。

  这与他过去写短篇小说的感觉截然不同。更年轻时,短篇不过夜,有了想法和开头两段,如飞蛾扑火一般抓起笔就写;后来慢下来,一周写出一个短篇;再后来,半个月写一个短篇,或者一个月折腾一个短篇。但只要心里头有了六七分,手指头落到电脑上都安稳、沉实。可是现在要写的短篇,千呼万唤不出来。

  当用电脑打出了前几段腹稿之后,他发现了问题所在。因为腹稿用的是上一个长篇《耶路撒冷》的节奏和语言密度,信息的负载量巨大。这部长篇前后用了六年时间,光写就花了近三年。叙事、描写、观点的逻辑推演,语词的结构和搭配,包括小说框架和体势的想象,完全都是长篇小说式的。徐则臣意识到,他是用长篇的思维应对短篇,所以手指在键盘上落不下去。

  这段写作短篇小说的“挫败”经历,被他记录在了最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短篇小说集《我的朋友堂吉诃德》后记之中,出版于2015年。书里以别出心裁的故事讲述中国人的生活,从童年到成年、从农村到城市、从光明到阴暗、从出生到死亡,徐则臣一如既往地关注着现实,抒发了个人对时代的感触。

  最终能从长篇思维顺利切换到短篇思维,徐则臣用的是做实验的办法。他翻找家里的藏书,把过去喜欢的短篇小说集全部拿出来。全部挑出来以后,他再看为什么喜欢它们,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然后他发现短篇的艺术含量很大且精炼。

  “我们一直都说短篇小说就像让天使在针尖上跳舞。你能让几个天使在针尖上跳舞,针尖上跳舞的天使越多,说明你的能力越强,说明你在有限的尺度,腾挪的空间更大。”

  2

  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之路上,徐则臣是一个不怕试错的人。

  “好短篇长什么样?我理解的短篇应该是什么样子?我想写出什么样的短篇小说?”这三个问题跟随着他十多年。他对短篇这个文体的理解一直在变。

  他曾以为短篇一定要有一个曲折完整的故事,并为此在写作之初狠狠地练习了两年如何讲故事。一个短篇写到三分之二处停下来,他开始为接下来的三分之一的故事寻找完全不同的讲法和结局。每一条路都要求顺当,需要逻辑严密。“那真是痛并快乐着的时光,等于把一个故事讲成几个不同的故事,很折磨人。我想我必须攻下这一关,因为故事对短篇很重要。”

  但是后来,他又觉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太老土,不必去起承转合地严格要求一门艺术。他开始经营断面,寻找可以对一个故事拦腰一刀的最恰切的位置。但是难度很大,他总是做不到让自己满意。后来他意识到,自己过于强调断面与完整、局部与整体的对立。

  最终,找到短篇小说的“完成度“这个概念,对徐则臣攻下短篇小说至关重要。徐则臣认为,短篇小说的完成度并不刻板地取决于起承转合故事的完成度,而取决于短篇小说要表达的意义完成度。“你想表达的东西只要在有限篇幅内,在有限故事内表达出来,我觉得这个故事完全没有必要讲完,在这个意义上,短篇小说跟过去相比可以大大缩短。”

  徐则臣例举了胡安·鲁尔福前段时间创作的《你听到狗叫了吗》,就好像电影掐头去尾的一段,什么都不交待,就是客观的呈现出一段对话。如果是过去,你会觉得这不是一个短篇小说。这个故事从哪来?人从哪来到哪去?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但就是一个片段拿出来看又特别有味道。再比如,克莱尔·吉根的《南极》,马尔克斯的《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短篇小说在他们手里完全不一样,没有人在意一个完整的故事,它不是那么完整,但读后恰恰觉得这个短篇小说很有味道。

  在徐则臣看来,短篇小说承担了艺术实验场的功能。作家所谓艺术上的担当,很大程度是你担当是什么,不是宣布写一个东西,而是本着对这门艺术的理解,要改变它,给它开疆拓土,要让它在今天有一种新的变化。而这也是他这几年小说写得比较艰难的原因。

  有一阵子,徐则臣对短篇小说的艺术实验充满了古怪的热情,他希望自己的短篇呈现出规训过的成果。那时的他不避讳,短篇小说就是刻意的艺术,是他一个人的艺术,唯其显著,才有风格,像捏一块橡皮泥,要把它捏好,同时遍布自己的指纹。但这个时期很快过去了。有一天他突然对人工雕琢的现场生出别扭和厌倦,现在的他更喜欢自然,喜欢质朴,喜欢清水里飘摇出田田的莲叶和清香的芙蓉。短篇依然需要至高的“艺术”,但他希望能让这些“艺术”更自然,仿佛这个好短篇生来就如此。“我希望有一天,读者读到署了我名字的短篇小说,能够意味深长地说:‘这些短篇小说就是它们该有的样子。好像它们不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而是我弯腰从地上随手捡起来的。’”

  3

  2016年短篇小说集《如果大雪封门》出版,收录其中的自1997年徐则臣开启写作生涯以来的17篇小说,丰富呈现了作者在创作上做出的诸多尝试,可看出他小说写作的成长印迹。“一个作家的变化就是一点点的变化,的确非常艰难,要用一些笨功夫。”

  阐述自己理解中的短篇小说时,徐则臣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我们的手机有一个功能,人像模式、拍花模式等等,团团簇簇的一堆花,对准某一朵花的时候,那一朵花一下子就像瓷雕一样浮上来,后面的花全部变成模糊的背景,这朵花就是一个短篇小说。短篇小说要提纯、要聚焦,这朵花自身的美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同时它跟背后之间又呈现一种关系。花本身是一种美,花跟后面模糊的张力也是一种美。” 徐则臣很喜欢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过一句话“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而这也像海明威认为的,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八分之一,有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之下。徐则臣说,那朵花就是八分之一,而花后面的八分之七模模糊糊,这样一种关系就是他理解的短篇小说。

  阐释对短篇小说的认识,徐则臣还说了另一个金句。“写作像跑步,长篇是长跑,短篇是短跑。”他说,短跑靠的是瞬间的爆发力。大家看博尔特短跑,在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开始减速,靠这个速度维持到结束,整个人跑得特别轻松,但是速度依然很快。很少有高手跑步在临近终点依然加速。短篇小说其实也是这样,如果短篇小说一直加速,到结束就像掉悬崖。所有要有一个缓冲,这个缓冲既使速度慢下来,同时又不是戛然而止。所以,短篇小说对文字的要求比长篇小说要高得多。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徐则臣24年的写作生涯中,除了写《北上》的第一年因为没有时间想别的事,所以没有写短篇小说以外,其他时候他每年至少写一个短篇。而从2010年到现在的十年之间,除了三部长篇小说,他写的全是短篇,没有一个中篇。

  保持着长篇短篇的切换,在两部长篇之间一定会写短篇小说,是徐则臣的个人经验。据他透露,他的短篇小说有时候是长篇小说的延续,做承接前文之用,而有时候会是后面长篇的开启,因为有些东西不会贸然在长篇里实验。“我最近写的一个系列短篇小说就是为了下一个长篇,下一个长篇我要处理的那些东西过去从没遇到过,对我来说是有难度的,我还没有自信到上来写长篇就能处理好,所以要放到短篇先实验一下,边边角角各个角度全部试一下。一套体操先在短篇小说分解动作来一遍,到长篇的时候希望能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徐则臣说,短篇小说于他而言是一个提醒,让自己时刻保持一种非常精进的、纯粹的艺术状态,“要让每个字不是趴在地上,甚至不是躺在地上,也不是坐在地上,而是站在纸上,短篇小说就是让每个字都站在纸上。”

  ■名家荐书

  徐则臣 作家

  建议大家看马尔克斯早期的《礼拜二午睡时刻》等非常精妙的短篇小说。那些小说就是短,没有开头,没有那种进门先做一个人物介绍。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上来就说。你会发现这个东西真是好,突破了你对短篇小说烦琐的认知,直接进入主题。所以越好的短篇小说,肯定是入题越快,没有漫长的助跑,上来就开始进入正席。如果写短篇小说文学史,马尔克斯这个小说集是非常好的样本。个人特别喜欢的还有克莱尔·吉根、门罗的短篇小说,都很值得看。

  王苏辛 作家

  我推荐《唐人小说》,这是作为中国小说爱好者阅读者必看的一本书。很多中国写小说的,包括小说阅读者,并没有觉得看唐传奇有多么大的必要性,好像很多人停留在四大名著。我在写小说的时候,会反思我自己,如何建立一个真正的理想的生活,一个理想的秩序,并不是说这个世界要多么美好,而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所处在的空间都是有限的。我觉得《唐人小说》提供的是样本,这个样本让我感觉到文学的力量,甚至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张心怡 作家

  我推荐艾丽丝·门罗的作品。我在看她的众多作品时发现,很多是有点类似于残次品,如果我们从小说的技法来讲,它是一个完整度不是那么高的作品。但是你会发现,她在很多小说里面反复梳理同一个问题,到最后对于同一个问题或者类似问题辐射周边的态度完全变了,能感觉到作为写作者人生态度的变化。最开始的时候我学习她的技法,怎么把一个东西去完成,到后来我发现生活比写作更大,会发现这个作家到后期对同一个问题的态度已经完全转变了,她露出一种老奶奶般慈母般的微笑,这种人生态度这种转变特别吸引我。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