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9月21日,在万众期待中,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初期运营,常州成为全省第4个迈入“地铁时代”的城市。今年9月,常州地铁1号线即将开通一周年。在这安全运营300多天的背后,是近2000名地铁人的坚守岗位和默默奉献。即日起,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现代快报推出“我的地铁心”系列主题人物报道,讲述“地铁人”的故事。
33岁的闵署是常州地铁运营分公司车务部站务中心副主任,2016年,在外地工作了7年的他回到家乡常州,决定要为家乡的地铁建设献上一份力。
在地铁1号线运营筹备阶段,他积极参与到《常州市轨道交通条例》的制定中,为1号线顺利开通运营助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没有经验和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他带领站务中心员工坚守一线,全力保障市民乘客的必要出行。针对乘客的不理解,他和同事们多次进行普法宣传工作,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策划各种优惠活动,助力1号线客流稳步提升。
沈琳 陈云帆 张敏
法规先行,让条例更加人性化
闵署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2009年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南京、苏州地铁工作了7年。从事公共交通这个行业,忙碌是家常便饭,一年里他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2016年,他决定回到家乡常州地铁工作。“一方面是回来多照顾父母,另一方面也想为家乡的地铁建设出一份力。”闵署说。
2017-2019年,在1号线运营筹备阶段,他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参与《常州市轨道交通条例》的制定和出台。“地铁要开通,法规必须先行,才能更好地约束市民乘客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闵署介绍,地铁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要求多,程序复杂,耗时也较长。
为了结合常州的实际情况,闵署和同事们多次调研学习、征求多方意见,只为让条例更加人性化,例如不少城市规定8周岁以上儿童乘坐地铁需有人陪同,否则将由监护人担责。而常州地铁条例与常州公交乘坐政策保持一致,将单独乘坐年龄放宽至6周岁以上,方便了不少家庭和学生。通过广泛征求市民代表意见,常州地铁将折叠自行车纳入到符合行李携带的标准之中,有所突破。
此外,地铁还多次征求常州市残联和残疾人代表的意见,完善1号线无障碍设施和服务方案,更好地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贴心服务。
防疫考验,都不敢让自己生病
1号线开通前后,是闵署最忙碌的日子。站务中心负责了1号线全线29个车站的站务管理工作,800多名员工不仅要管理好现场设备,还得服务好乘客。作为站务中心副主任,闵署深知肩上责任重大。
好不容易,地铁1号线逐渐进入平稳有序运行阶段,闵署没有想到,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
“那时外地员工基本都优先回家过年了,人手不足。此外我们没有防疫经验,只能去查资料,学习外地城市地铁在SARS期间的防疫经验。”闵署回忆,疫情最严重阶段,常州地铁一直没有停运,只为保证市民必要的出行,而这背后是上千“地铁人”的逆行。
闵署介绍,疫情暴发初期,1号线一天需要消耗3000多个口罩,在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他带领员工到各家药店排队买口罩、消毒液等。在健康码还未实行之前,地铁客流虽然一天只有两三千人,但站务人员工作量依然很大,所有乘客都需要进行实名登记、测温等。隔天一早,闵署需要将前一天所有乘客信息进行汇总上交给交通部门备案。
一有新的防疫要求,闵署和同事就连夜打印制作成防疫要求告示,贴出来告诉乘客。闵署回忆说:“那段时间,不敢让自己生病,因为正是需要我的时候。”
新的课题,助力1号线增客流
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闵署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一会,但又有新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恢复和提升1号线的客流,成为我们新的工作重点。”
闵署介绍,整个2月份,受疫情影响,常州地铁1号线客流只有12.46万人次,仅为2019年11月份客流的10%左右。虽然放眼全国,所有城市地铁客流都因疫情原因下降很多,但为最大程度发挥好地铁这个公共交通的效应,闵署和同事们还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市民乘坐地铁放心出行、绿色出行。
闵署带领同事开展“新出行·馨服务”系列活动,宣传地铁条例、防疫知识、文明乘车等。同时,他们走进工厂、企业、学校宣传地铁运营服务并推广营销优惠政策。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提倡绿色低碳出行,常州地铁开展了“蓝天保卫战 免费乘车活动“,环保主题列车同时上线。闵署透露,为了筹备这个活动,他和同事们整整忙碌了一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天1号线客流量自疫情以来首次单日突破7万人次。
最近,闵署和同事们又在为苏D私家车主乘坐地铁5折优惠活动忙碌着。地铁服务没有终点,闵署说,未来他将继续和同事们秉承“安全、准点、舒适、便捷”的服务标准,伴随大家出行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