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生活常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大师的心愿:让留青竹刻传承下去
  范遥青指导爱好者们制作竹刻 徐敏 提供

  范遥青是著名留青竹刻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项目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从少年时执刀刻竹,到如今已有六七十年,在他的推广下,留青竹刻走出了常州,走出国门。如今,他又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竹刻,发掘一些天赋佳、能力强的留青竹刻好苗子,为此项技艺的传承储备人才打下基础,让竹刻技艺更好传承下去。

  

  郑蓓 陈云帆 陈云龙 葛小林

  他除了继承和发扬传统,还大胆创新了竹刻技艺

  留青竹刻是常州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是集书画、雕刻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通过对薄如蝉翼的竹青进行全留、少留、微留、不留等刻工,在红色竹肌的衬托下,展现出明暗、浓淡与层次,以表现自然界的千态万物及书法神韵,被誉为“常州三宝”之一。

  范遥青是土生土长的雕庄人,今年77岁。少年时受父亲影响,范遥青喜欢上了雕刻,初中后便开始执刀刻竹。年轻时,他一边忙碌于乡间田头,一边潜心竹刻艺术创作。他善做鸟笼、雕刻,上世纪70年代初,范遥青得到了著名竹刻家白士风的指导,后来又受到著名学者、文物鉴定专家王世襄的极力推荐,上世纪80年代起名声鹊起。

  竹刻是一门传承了100多年的技艺,范遥青除了继承和发扬留青竹刻技法外,还大胆创新,把留青技法与镂空、浅刻等技法结合起来,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随着雕刻技艺日臻成熟,范遥青的作品多次参加各类非遗及古代艺术博览会,让众多香港、台湾的收藏家们领略到了常州留青竹刻的风采。他的作品还走出国门,登上了英美等国的艺术殿堂,扩大了留青竹刻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今,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项目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为更好传承留青竹刻,他的作品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留青竹刻制作费工费时,一件作品往往需一两月,甚至一年半载,成品率低,一个竹刻家一年刻不了几件作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赚钱快,有些商家甚至借助于电脑机器制作刻工粗陋简单的竹刻,最关键的是,目前常州从事留青竹刻的人还不到100人,留青竹刻的可持续发展让范遥青心怀隐忧。尤其是他在与居民、学生交流时,发现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留青竹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非常焦急。

  于是,他尝试着把竹子做成生活中能用得着的小器物,竹制发簪、京剧脸谱、济公、关公和带有“龙城”元素的一系列竹刻,从留青竹刻选材、竹片处理、创稿,再到开切、铲底、创作,再到留青、圆雕、浮雕、浅刻等手法施展,他都亲力亲为,让这些艺术品能走入平常百姓家,让留青竹刻艺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为了传承传统技艺,他积极准备留青竹刻和工艺鸟笼的资料、实物整理,方便申遗;为建设青少年教育基地,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工作室贡献出来。他说,宣传和推广留青竹刻,任重道远。

  徐敏是范遥青的儿媳妇,跟随范遥青学习竹刻二十多年,如今已是常州留青竹刻非遗传人。在她的推广下,留青竹刻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知晓。“我们通过讲课、展会、免费参观等形式,让留青竹刻不只是养在深闺中,同时建立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基地,组织中小学生体验分享课,让零基础的人们通过亲手雕刻获得感悟。此外,筛选一些感兴趣、有潜质、毅力强的学员,以小班制系统化学习,不断提高艺术鉴赏力。”徐敏告诉记者,公公一直致力于留青竹刻技艺的传承,只有不断传承和发展,这类小众艺术殿堂才能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领略它的手作之美。如今,竹刻还进入了雕庄小学等学校,成为学校的设置课程,融入特色教学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