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一碗面条一首歌

  □南京 夏宁

  父亲早年在糯米巷口的建邺誊印社做校对,因为有老胃病,常常下班后从莫愁路上的安乐园菜馆买一碗素浇面,再加一点酱油豆带回家吃。为什么不吃好回家,两个原因:一是要把面条和豆子放在一起再煮到便于他消化的火候;二是吃到开心时总想哼几句老歌。

  我的父亲夏建新,1913年出生,青少年时住南京鸡鹅巷一带,高小毕业即辍学当学徒工,闲暇时常与当时中央大学的几位川籍学子交往。在学兄们的影响下,父亲时常有“豆腐块”在报上发表,所得稿酬主要用来与学兄们打牙祭。

  “九·一八”后,十八岁的父亲与中大的爱国学生一道参加了“首都青年抗日救国宣讲团”,活跃在沪宁线上。父亲平生最得意的事,大概要数1938年保卫大武汉时登台指挥《义勇军进行曲》。所以父亲吃面时,总爱哼唱《义勇军进行曲》,一唱就是半个世纪。

  1969年父亲带我们全家下放到苏北,但他依然忘不了安乐园的面条和酱油豆。好在苏北黄豆不难找,父亲开始用煤炉文火炖煮起酱油豆来了,其佐料皆以安乐园的为参照,尽量保持“重糖重油”的原汁原味。用这样的浇头煮出来的面条,在我们的心中当然成了美食。那时候,他哼唱的换成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首小曲:“燕双飞,画栏人静晚风微。记得去年门巷,风景依稀;绿屋庭院,细雨湿苍苔……”

  父亲走后,我也遗传了他的胃病。学着他的养生之道,我每个星期都要去安乐园吃几次素浇面。几位下面条的大师傅并不知道我姓甚名谁,但一看到我就喜欢调侃一句“淡一点、烂一点”,于是我自然就免去了当年父亲需要把面条再加工一下的劳作。有一次,下面条的师傅对我说:“怎么样?淡一点,还要有味;烂一点,又不能糊!”我赶紧竖起大拇指:“不简单、不简单,安乐园已经升华到个性化服务啦!”

  投桃报李,多年来我对安乐园的师傅们是心怀感恩的:吃完面后,我喜欢把碗筷收拾一下放到推车上;买东西时找零、装袋、斩切尽量不给师傅添麻烦;有时看到总把自己当大爷的顾客,也能壮起胆子为师傅们说几句公道话。我没有父亲会唱歌,但我在安乐园吃面时总爱用手机听几支老歌:悲天悯人的《渔光曲》;赵雷的那首《成都》;但我最爱听的还是那首《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国家的兴亡……”这不仅因为我教了一辈子的书,主要还是我多少传承了一点父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血脉:“文革”结束刚恢复高考,我默记着“国家要四化,四化要科技,科技要教育”,报考了师范院校;三十年教书育人,笃行“人心向善,人心向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退休后,在关工委实验“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框架,在可园史志馆耕耘乡土文化。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父辈对我们“位卑不能忘国忧”的谆谆教诲。

  再一次感恩安乐园,感恩她曾经给予我们父子两代人营养物质的支撑和快乐精神的翱翔,感恩她在百年店庆之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交流平台。这个平台,让所有具备家国情怀的人回归到一碗面条与一首歌带来的平平安安和快快乐乐中!

  ■点评:

  文章跨度很大,从抗日战争时期写到今日,时间虽长,却不见啰嗦,也不繁杂。父子两代人心有戚戚因而胃不好,都在安乐园的一碗烂糊面中,得到浓浓的诠释。历史在美食的调和下,融化成一段或喜或悲的真实生活写照。尤其是写到安乐园的大师傅们,私人订制式的温馨服务,让人们感觉到生活底层充满烟火气的温暖;一支《义勇军进行曲》,则传承了两代人的风骨和气节。

  ——资深媒体人 吴晓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