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4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沉浸笔墨山水,感受清凉一夏
湖山作舍——熊岱平山水画作品展将于8月9日开幕
  熊岱平
  
  号苍润斋主,1977年生于江西丰城,现为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育导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版均为熊岱平作品

  湖山作舍——熊岱平山水画作品展将于8月9日下午3:30在南京市玄武区玄武大道96号锦上雅集开幕。本次画展由著名设计师陈卫新担任策展人,共展出熊岱平山水画作30余幅,涵盖折扇、宫扇、条屏等多种形式。

  以画入扇,应景夏天

  锦上雅集是著名设计师、策展人陈卫新打造的现代人文艺术空间,将人的生活和自然高度联系,将山的地形地貌、四季变化、溪流水涧都融入到空间中,充分体现雅集空间与山居理念的融合。本次展览以“湖山作舍”为主题,策展人陈卫新希望以熊岱平山水画作集合雅集空间的艺术陈设,将传统国画与现代家居有机融合,展示生活美学的同时,体现自然人文的和谐。

  本次展览作品由熊岱平新近创作的20幅扇面山水系列及部分其过去代表性的山水画作组成,其中扇面作品是此次展览的主要内容。眼下正值夏季,创作这一系列扇面作品,熊岱平阐述:一是应景夏天,以画入扇表现清风徐来、摇曳生风的感觉;二是夏天燥热,人不易长时间静坐,画扇面这种短时间能完成的体裁,较符合人在当下环境中的心态。“一般我画大规模的作品,不会选择在夏天创作,挥汗如雨的感觉并不好。”熊岱平说。

  依着扇子的传统形式,熊岱平用传统手法表现传统山水。因扇子的材质不同,熊岱平创作时在画面表现上做了些尝试,如宫扇是绢面材质,他在创作中加入了更多色彩元素,增加了画面美感。熊岱平说:“传统形式不变,但在用笔各方面比原来更严谨一点,也更轻松一点,更多体现的是自己的一种心情。”

  深入传统,笔墨沉厚

  众人皆知,熊岱平擅作山水且专注于传统,在他看来,专注于传统就是一种价值取向。近几年他也在做绘画上的探索和尝试,在他的绘画理念里,绘画本体不是表现内容的远近高低,而是笔墨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中国画的探索发展不仅在技法上,而且应该在画道思想上。

  熊岱平一直以来走的是师承制的绘画道路,因此他特别向往到学院中感受不同的绘画路径,他曾于2011年和2018年,两次进入专业美术学院进修深造,从根本上对他的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2018年在中国美院两年的学习,他说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真正深入传统了,“以前我对传统的认知流于表面,认为笔墨是为了依附形象而存在,现在我把笔墨、线条这些看成是有精神生命的东西,比以前更讲究了。”

  绘画理念中新的认知转化到作品中自然会有影响。熊岱平认为即使变也是渐变,通过时间慢慢积累的变化,不是突破的变化,他说自己不会把绘画当成科技发明。“以前我的作品笔墨细腻、轻盈,用笔灵动,总体偏薄,现在的作品则比原来更沉更厚,这种变化不是刻意形成,而是画到一定程度自然的变化。”现阶段,熊岱平在创作中会更加注意画面的营造。他认为,以现代人的审美来欣赏传统山水,更喜欢作品中的文人气息和画面完整度,因此画面创作要更加注重视觉效果。

  本次展览的作品呈现,熊岱平一方面是借展览对其过去两年在中国美院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汇报;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山水作品在炎炎夏日给观众带来一丝清凉的慰藉。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卞唯伟

  寻找自己 在路上

  ——青年画家熊岱平2020画展前言

  吴国平

  我一直关注熊岱平的学习与创作,也目睹了他一点一滴的进步。之所以关注他,是因为我认为他是一位对绘画颇有感悟力、很有潜质的青年画家。但我也感到,近年里,随着艺术探索的不断深入,他似乎也遭遇了众多青家画家通常都会有的瓶颈或曰困顿。熊岱平长期浸润于传统,在学习传统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我在一篇《意与古会》的短文里进行过阐述,他的绘画堪称传统元素的丰富集成,一招一式,心领神会。应当说,这个路子是对的,对传统的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打下坚实的基础。问题是,怎么走进去,还有怎么走出来。或者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带有终极意义的哲学问题,也是一个怎么将传统进行内化、让传统的营养作用于自身成长的问题。是实践也是思考,是技术的转化也是审美的确立。

  这些问题对熊岱平的困扰是显而易见的,我也感到他在相当阶段里的徘徊。为了把道路彻底打通,他毅然辞去在报社的工作,到中国美院去进行为期两年的进修。这个举动可谓背水一战,反映了他的决心与渴望,也反映了他内心对艺术的沉湎与深爱。中国美院的中国画有着深厚的传统,现当代就出了黄宾虹、林风眠、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陆俨少、吴冠中等众多大师级人物。这些人除了传统功力了得之外,绘画风格也一人一个样,有着鲜明的个性。不言而喻,中国美院中国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我感到,他们对笔墨感觉的高度重视和创新也是颇具亮色的独到之处。熊岱平到中国美院去,我想,一是感受气氛、扩大视野;二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找到突破口,寻找到真正的自己。但有意思的是,他到中国美院的第一年里还是把功夫下在对古代经典的临摹上,而且,画的都很大。对此,我与他曾经有过一些交流。他的想法是,在传统中,还有许多需要寻找的东西,在专业氛围里的学习交流,与一个人独自琢磨有很大的区别。这我能理会,当一个人确立了更大的视野之后,他会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要求。

  确切地说,两年的学习,我还没有看到他找到真正的自己。但我已经感到他许多绘画理念的变化,感到了他的胸襟的豁然开阔,感到了他对于绘画更为专业性的理解等。这种变化具有质的效应,可能会影响他在审美上的选择,影响他在笔墨上的取舍,应当说曙光初现。这在他新近的写生及创作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在近期的作品中,我看到他从传统笔触中渐渐挣脱出来,体现了更大的气象;看到了他从简单的清晰、清秀到更有审美价值之混沌的有些粗野和浪漫的开辟;看到了他在具有理性色彩的书面描述中转变到了对鲜活的大自然的喜爱与拥抱;看到了他逐渐懂得了更有积极意义的规避与躲闪,将聪明转化为智慧等等。

  是啊,寻找自己,在路上,他在破解古典的同时也在破解自己;他在一路的寻找中看到了更多更美的风光;他在苦恼中发现快乐,又从快乐中找到自信,一条道路清晰可见,通向何处就不难分辨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