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小记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8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听古人成才故事,做掐丝“小状元”
这场科举探秘之旅好有趣

  什么是“鱼跃龙门”?鹿鸣宴中都有哪些吃的?唐伯虎还曾考场作弊?8月2日,现代快报小记者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来了一场特别的科举制度探秘之旅。跟着老师不仅了解了古代学子的读书过程,还一起动手制作了掐丝沙画“小状元”,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鱼跃龙门、鹿鸣宴,科举历史很有趣

  “老师,‘鱼跃龙门’是什么意思啊?”上午,同学们在中国科举博物馆社会教育老师马智慧的带领下走进展馆,随着前进步伐,科举制度的演变历史展现眼前:自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至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科举制度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1300年 …… 不少小记者边听边记,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比如“鱼跃龙门”“鹿鸣宴”等。

  马智慧讲解到,唐代士子报考后,要依次参加解试、省试,宋代士子依次参加解试、省试和殿试,明清士子则沿着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的程序逐级应试,通过后分别给予不同等级的科名,一旦考中进士,即被称为“登龙门”,“鱼”变“龙”,从此踏上仕宦之路。至于“鹿鸣宴”,是古时地方官祝贺考中贡生或举人的“乡饮酒”宴会,吃不是最关键,在席间展示才华才是真正目的。

  小记者们听后频频点头,参观中,大家还找到很多课本上的“老熟人”,杜甫、白居易、刘禹锡、韩愈、孔尚任 …… 他们或为官做宰,或看破仕途,但都曾在科举的路上流过汗水。“看了这些人物故事我才知道,原来唐伯虎还曾被冤枉在考场作弊,古代人的上学路真是比现在辛苦得多。”南京书人实验学校三年级的陶欣悦不由得感叹,应该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来自龙江小学三年级的吴羿颉向记者分享,展厅里展示了古代的封闭式考场,学生的考卷、当时学生学习的课本等等,“我发现古代人对学习的态度非常认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种精神。”

  金丝、沙子、木板,自己制作“小状元”

  看了那么多古代科考故事,不如自己动手做个“小状元”纪念吧!

  在老师带领下,小记者们来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高考教室,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摆放着金丝、沙子、木板、胶水、镊子等制作材料和工具,这些东西如何组成一个“小状元”呢?

  马智慧介绍,掐丝是中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弯曲转折,掐成图案。“同学们需要先要用金丝为状元‘描’边,然后将金丝贴在木板上,再将彩色的沙子混合胶水,进行填色。”马智慧说,今天的手工体验难度不小,掐丝工艺,技艺巧妙,全凭操作者的一双巧手和纯熟的技艺。

  果不其然,不少小记者刚开始掐丝就犯起了难。“老师这个丝线好难弯曲啊。”“丝怎么才能平整地贴在木板上呢?”“沙子和胶水是一比一混合吗?”马智慧鼓励不会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并给予了一些小技巧。

  马智慧说,之所以挑选难度大一些的手工来制作,就是想让孩子们了解工匠的不易,同时通过亲手制作,加深今天所学,对科举制度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古人中举可谓难于登天,今天每个人通过努力做出的‘小状元’,意义自然更不一般。”

  在家长的帮助下,很多小记者的掐丝沙画已初具模型。玄外附小晨光雏鹰假日小队陈解天惠用金线做了一个大大的爱心,她的妈妈笑着说:“‘小状元’难度有点大,女儿就做了个爱心,学习之余,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孩子挺开心的。”

  南外河西一附小一年级的余嘉恒举着自己制作的“小状元”自信地说,希望以后通过自己努力,也能金榜题名。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宋经纬 王玉秋晨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