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6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百余岁凉亭垮塌,八旬翁自掏腰包重建
建成10年来,老人一直承担着保洁和维护的责任
  李海澄老人和他捐资重建的凉亭 严君臣 摄
  7月中旬老人冒雨赶去捐款支持防汛 通讯员供图

  盛夏炎炎,位于南通海门港新区城河村的九甲凉亭里,不时有做农活的村民前来歇脚聊天。这座已有百余年历史的凉亭,是由清末状元张謇所建。由于年久失修,前些年整个凉亭都发生了垮塌。这些年来,村里的九旬老人李海澄自掏腰包3万余元,用来重修和维护凉亭。“这也是为了完成我老伴的遗愿,她生前一直都惦记着这件事。”李海澄说。

  

  严君臣 张陆翔 徐晓洁

  掏出3万多元重建凉亭

  据介绍,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在老通吕公路沿线建造了多座凉亭。后来这些凉亭大部分毁于战火,仅有这座坐落在城河村北侧的九甲凉亭幸免于难,成了当地的唯一古建筑。

  这个看似普通的亭子,承载着老一辈人共同的回忆。“这里交通便利,很多挑夫都会从这里经过。挑夫走累了,可以进凉亭来歇歇脚;村民们种田辛苦,也能来避一避太阳。”7月30日,93岁的李海澄抚摸着凉亭的柱子,眼里盛满了对往昔的怀念。

  1982年,李海澄从上海二纺机厂退休后,携老伴落叶归根,回到家乡海门养老。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这座凉亭成为了维系他们乡愁的念想。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凉亭风化严重,支撑主体的柱子和亭顶都发生垮塌,这让老两口一直忧心不已。

  由于老伴患病住院,修缮凉亭的想法就一直只能搁置着。2010年送走老伴后,这件事成为了李海澄心中的头等大事。“她生前一直念念不忘要修凉亭,我就想替她完成这个遗愿。”李海澄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打定主意后,他将省吃俭用积攒下的3万多元养老钱全部捐出,作为重建九甲凉亭的资金。

  凉亭要用到的石料,是李海澄从如皋购置回来的。工人们忙活了整整四天,将这座凉亭成功“复原”。“虽然用的材质和以前不一样了,但外观还保留了原本的模样,看着特别亲切。”李海澄说。

  老翁独自守亭十年

  从此,对凉亭的维护成了李海澄心中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经常用抹布擦拭凉亭的柱子、栏杆等,保持干净整洁;凉亭的顶部,则用长柄扫子打扫,保持不留灰尘和蜘蛛网,让过往的路人来歇脚时感觉到温馨。

  成为“守亭人”的李海澄,还对凉亭定期进行检查。要是看到有掉漆、结合处缝隙变大等情况,都要自掏腰包买来油漆等材料进行修补。2017年5月,亭子经过“7年之痒”后需要维修,数千元费用也是他自己掏的。

  “李老伯是我们村里出了名的热心人,每次都出钱出力,特别淳朴善良。”城河村党总支书记冯菊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每年春节,李海澄都会包一个1000块的红包带到村委会,委托村干部捐给贫困户。2017年村里修路,他又大方掏出3000元。今年遇到疫情,这个已经年逾九旬的老汉还特地带来500元,给村里购置防疫物资。7月中旬,李海澄冒着滂沱大雨,步行来到村委会捐出800元善款用于防汛。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尽己所能,多传递自己的爱心,多为社会做好事。”李海澄说,尽管自己年事已高,但仍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献爱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