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小康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73岁手艺人巧做“十八翻”
原是维持生计的活儿,如今年入20万
  陪伴魏洪涛多年的工具
  83张纸订为一本,每项工序都要做83遍
  魏洪涛展示“十八翻”

  83张纸订为一本,胶水涂抹板擦,擦拭线条模板,8把刀具裁切……制作“十八翻”需43道工序,每个动作都需做83遍,73岁的魏洪涛老人操作起来如行云流水。魏洪涛是淮安市级非遗项目“十八翻”的代表性传承人,46年来他就忙了这一件事,这18个花色在他手上活了起来。原本只是为了维持生计,却让他脱贫致富,年收入达20万元。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李子璇 通讯员 王元元/文 李子璇/摄

  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从小就喜欢

  魏洪涛从小好学,他听父亲说,“十八翻”这项祖传的手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父亲在做,魏洪涛就在一旁看着学,父亲走到哪,他的视线就跟到哪。魏洪涛说,不知道是什么魔力,一看到这可以来回变换的花,就觉得身心愉悦。小小的纸花甩开可以变换18种花色,故将其称作“十八翻”。

  7月23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魏洪涛老人家中,他头发花白却精气神十足。“你随便摆弄,都是不一样的花色,不用担心弄坏,什么方向都能旋转。”他拿出自己的作品向记者展示。

  制作“十八翻”的工具摆了一桌。拿起几把刀具时,魏洪涛尤为小心。他说,上世纪70年代请铁匠打造了八把刀具,每把都独一无二,是陪了他50年的老朋友。这些年虽然坏了几把,但舍不得扔,拿到铺子里再修整加固,继续使用,用着才觉得安心。

  凌晨3点来了灵感就起床试验

  “他不分昼夜地做,只要想不出新的花样,他就整宿不睡觉,凌晨3点还起来试验,失败了再继续想,直到琢磨明白。”妻子王玉美说,自打相识,老魏就在研究这个玩意儿,一旦研究成功了,就高兴地给她表演。

  “这个考验手艺人的真功夫,没点耐心和热爱,还真不适合做。”魏洪涛告诉记者,做一次需要数出83张纸,订为一本,一次需要订满24本,再调制颜色、打磨上色、裁切造型、设计样式,整个工期需要15~20天,能做出800多个大型号或者1300多个中型号的“十八翻”。在制作期间,他把自己关在房里,谁也不让靠近。他笑着说,因为自己好动脑筋,凡事定要想个明白,40岁时头发就白了一半。

  魏洪涛的手上满是老茧,还有不少伤口,他说是几十年留下来的印记。做手艺,丝毫马虎不得,他说,颜色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独家秘方,花色好看在于他的用心。

  传统手艺被认可,现在儿子孙子都跟着学

  上世纪80年代,魏洪涛在村里做起了“十八翻”的小生意,街坊邻居喜欢看他变花样,村里的孩子会跑来喊“魏叔叔,我还想再看一遍”。那时候,一个“十八翻”才卖几分钱。再后来,魏洪涛在淮安的汇通市场做起了批发生意,收入比原来好多了。现在,一个“十八翻”的售价在20元左右,根据大小型号的不同,价格也有所区别。根据“十八翻”的原理,魏洪涛还创新纸灯笼等其他玩意儿,与妻子到周边城市去售卖。

  “现在收入非常可观,去年年收入在20万左右,这个手艺让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每次拿出去都不够卖。”近年来,魏洪涛了解到非遗,在政府组织下经常参加活动,打响了知名度。2018年,淮安举办第一届非遗展,自己售卖加上政府补助,两天半时间,魏洪涛有了9200元的收入。2019年的非遗展,他收入12000多元。看到人们认可这门传统手艺,魏洪涛高兴极了,现在儿子孙子都跟着学,“我心想,这门手艺不会丢了。”

  最近,魏洪涛搬进了新楼房。他说,自己一直是在杂乱中静心做工艺,现在生活好了,也准备做个像模像样的工作室,好把自己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传承手艺再创新,要让后人留住这个手艺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