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江苏书展第三天,两场关于江南地域文化的重要分享——“锦绣江南的繁与荒”“古城、故人、园林的私人记忆”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苏童、王尧、贾梦玮、何平、徐风等大咖亮相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畅叙有关江南的历史和私人记忆,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见习记者 姜斯佳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曦 张然
苏州作家的“诗和远方”都在眼前
25日晚7点,当天最后一场活动“古城、故人、园林的私人记忆——王啸峰《不忆苏州》交流分享会”在中心舞台举行。苏童、王尧、贾梦玮等重量级大咖现身,与读者分享交流了个人经验的苏州记忆与文学场景。
苏童也是苏州人,苏童说:“作者好几次写到了店铺,我从小对店特别感兴趣。比如他写到了苏州的酱园,苏州话是‘酱油店’还是‘酱园店’,我到现在都不清楚。我们从小生活特别单调,酱园店就是那时候的社交店。家里酱油没了、酱瓜没了,都是孩子去买。现在,我对当年酱园店的格局还历历在目,右侧是卖杂货的,左侧是酱园店。那时候酱油没有瓶装的,我大概四五天会被父母派去买一次东西。”苏童说:“‘不忆苏州’,其实就是‘忆苏州’,就是‘不得不忆苏州’。”
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评论家王尧一直生活在苏州。在他看来,苏州是最为典型的江南符号,苏州作家的“诗和远方”都在眼前,但苏州太难写了,因为太多人写苏州——有苏童的苏州,有陆文夫的苏州,有范小青的苏州,每个“苏州”都不相同,三个人笔下的苏州,就是三个不同的城市。对同一对象的不同书写,融入了作家的私人体验,包含了一种不可调换、不可替代且与个体生命整体的关联。
如何看江南的“繁与荒”
25日下午,作家徐风携最新人文散文力作《江南繁荒录》做客江苏书展,与著名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一起,通过对谈的方式为读者解读江南的“繁与荒”。
徐风说,江南的“繁”由三点因素造就:一是明代以后中国政治经济重心的南迁,二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贯通了民间经商的渠道,三是江南水多,水走到的地方就热闹,水聚集的地方就繁荣。而“荒”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江南的生长与消停、繁华与荒芜,始终跟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一体的。或是荒芜,或是荒歉,还有一种荒落,是过于精致的文化带来的生命力的衰退。
在何平看来,《江南繁荒录》不仅写文人江南的沧桑流韵,也写民间江南自在蓬勃的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