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记者 刘伟娟 李娜)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1998年6月24日至9月24日每一天的水位……当78岁老党员束祖正打开当年的防汛笔记,南京八卦洲外沙村干部们都叹为观止。7月21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束祖正家中,听他讲八卦洲的防汛故事。
从束祖正记事起,防汛就是八卦洲的常态工作。1954年发大水时,束祖正12岁。他回忆道:“那时,村民都被政府安顿到江北的农户家中,住了好几个月。”当他回到八卦洲时,水还没完全退下去。高处没被淹的地方,有一个个小草包,扒开一看,里面都是青蛙、虫子,有时候还会看到蛇。“大水来了,他们也要保命啊,就往高处的草里躲。”后来,束祖正了解到,就在这一年,八卦洲破圩了。
1984年,束祖正调到当时的八卦洲乡政府农业公司下属的水利部门工作,一干就是16年,直到退休。这期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1996、1997这两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开始修筑圩堤,当时圩堤标高11.5米,还用厚10厘米的混凝土护路。“看到砌大堤,老百姓高兴得不得了,心里踏实多了。”
1998年发大水,八卦洲的圩堤发挥了作用。当时,作为防汛工作组的一员,束祖正清楚地记得,自己53天没回家。“我们防汛组就一辆车,沿着圩堤开,哪儿有险情就在哪儿抢险。”
今年7月6日起,八卦洲投入大量防汛力量。“今年水怎么这么大?”束祖正将自己的防汛笔记翻出来看。1998年时,八卦洲防汛工作持续了3个多月。束祖正的防汛笔记上清楚地记着1998年6月24日至9月24日期间每一天的长江船闸水位、长江下关水位、雨量、大通流量等。其中,他用红笔标注出1998年7月29日水位最高。束祖正将这份资料捐赠给了外沙村。
近来,束祖正每天都到江边看看水位。“现在的水利工程搞得挺大的,防汛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