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南京依然持续着雨雨雨模式,空气中吹着阵阵凉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迎来了30多名热情洋溢的现代快报小记者。随着2020年高考、中考相继落幕,本周小记者们走进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秘科举制度的历史变迁。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陆雨潇
科举考试有哪几个等级?古代状元如何诞生?科举制度经历了哪些历史变迁?……带着这些疑问,现代快报小记者开启了中国科举博物馆的探秘之旅。活动伊始,小记者在中国科举博物馆社会教育老师马智慧的带领下, 走进手工教室,学习用黏土捏制“状元”泥人。教室里,社教老师早早将五色黏土备好,并将制作好的小小“状元”摆放在桌上,供小朋友们参考、模仿。
小记者们刚刚落座,就对照着“状元”模板捏制起来。先捏圆圆的头,再捏身体、眼睛,制作进程还未过半,不少小记者就为捏制状元帽犯起了难。社教老师在为小记者加油鼓劲的同时,也会教授他们一些小技巧。
黄妈妈站在女儿黄思璇身边,静静地看着女儿捏“状元”。“最近连着几天下雨,孩子在家闷坏了。这次活动刚好能让她边学边玩,捏泥人还能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自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至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1300年。马老师将科举制度的演变娓娓道来。科举制度的好处是使官僚体制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打破了当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小朋友们边听边在本子上记下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小朋友们还在展厅观赏古代考生们的答题试卷。这趟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秘旅程下来,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科举小知识,还体会到了古代科举考生寒窗苦读、鏖战考场的艰辛。
“古代人条件艰苦都能坚持学习,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更要努力读书。”孩子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