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一家住在50平方米的房子里,后来自己盖到260多平方米,又整修改造了小鱼塘,生活越来越好了。”家住淮安的周康出生于1985年,家里人都喊他“小康 ”,说起自己的小康生活,他说,除了物质上的改变,最大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李子璇 文/摄(除署名外)
从小学会撑家,承包鱼塘开起饭店
“我们这代人见证了淮安的发展,经历过苦日子,也享受了现在的好日子。”周康说,以前家门口的路不好走,住的也是简单的小房子,自己是“散养”大的。1997年前后,父母双双下岗,看到父母愁眉苦脸,当时正在上小学的周康就想力所能及地帮着点父母。
有一天,他在家悄悄煮了饭,结果煮出来太粘稠了,他又加了糖,拌一拌。父母回家后吃饭,发现越吃越甜,周康才说,看见大人平常炒菜出锅时会加糖,他这次就给米饭里也加了糖。
愁容满面的父母一下子被他逗笑了。父母想,一定要给儿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于是,父母去承包了村里的鱼塘。买鱼苗、鱼食,修整鱼塘,这些都要花钱。父亲暗下决心,越是白手起家,越是要好好干出名堂。他向邻里借款投资,为了照顾好这些鱼,他们一家干脆住在了鱼塘边。
每当父母下塘捕鱼时,周康总在边上默默看着,他想,要是能吃到一条自己抓的鱼就好了。他跟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后,没想到竟启发了他们。“不如开个垂钓中心吧,又能休闲又能吃到自己钓的鱼。”
垂钓中心很快开张。此后,周康白天上学,放了学就来到小鱼塘,帮父母照应客人、打扫卫生、给鱼称重。小小年纪的他一直像个大人,独立性非常强。
2006年,周康开始全心全意发展小鱼塘。他说,在2010年前后,来钓鱼的人非常多,一天都有50人左右,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鱼塘旁开起了小渔村饭店,钓完鱼可加工带走。因为父亲精湛的厨艺,生意越来越好。
收入越来越高,生活更加丰富
在鱼塘经营稳定后,周康决定找一份工作,闲暇时间再来照看鱼塘。“我记得第一份工作工资1000多点,不过现在收入比当时可观多了,还是国家政策好。”周康说,现在的生活他很满足,父母早晨会去锻炼身体,饭后还跳跳广场舞,妻子也有稳定工作,他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家人们开心的笑容。
“我是看着周康长大的,这孩子做事踏实又认真,来这钓鱼我也放心。”来钓鱼的范学飞大爷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了也要生活有滋有味。通过努力奋斗,周康有了两套房,还买了一辆轿车。周康说,只要双手愿意做,脑袋愿意想,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父母当时起名“康”字,也算是完成了他们的心愿,身体倍健康,日子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