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以大医精诚的精神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7月12日,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文化巡礼暨言恭达先生《大医精诚》书法长卷捐赠仪式在南京举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大家言恭达先生创作的隶书书法长卷《大医精诚》节选和“大医精诚”金文书法横披,捐赠给江苏省中医院,致敬可敬可爱的白衣战士。
通讯员 冯瑶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安莹 卞唯伟/文
施向辉/摄
捐赠隶书长卷,致敬白衣战士
捐赠仪式上,言恭达创作的隶书书法长卷《大医精诚》节选和“大医精诚”金文书法横披让人震撼。其中,《大医精诚》节选长6米,宽1.2米,丹青笔墨化作银钩铁划,在致敬白衣战士的同时,也书写了自己的家国情怀。
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方祝元解释,《大医精诚》是唐代著名医家、养生家,后世尊为药王孙思邈的传世名篇,其要旨是:行医者不仅要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医德高尚。千百年来,《大医精诚》已成为中医人行业自律的经典,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医学誓言”。
在书写方式上,言恭达选用了隶书来表现。他阐释,这幅作品捐赠给江苏省中医院后,将长期放在公共大厅展示,书写内容一定要让老百姓看懂才行。另一方面,从《大医精诚》的内容来看,不仅仅是对医生的告诫,也可以适用于各个行业,因此想用汉碑汉代的隶书风范和功力支撑,让大家在欣赏这幅作品时能够产生心灵的感动和震撼。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江苏文艺工作者也时刻心系疫情防控一线,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笔,为白衣战士鼓与呼。言恭达作为其中一员,推动书法文化走向社会。此前,江苏言恭达文化基金会向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捐赠了100万元款项,用于购买医疗物资送往湖北战“疫”一线。捐赠的每个物资箱上,都书有不同的诗句。
艺术致敬医术,愿为中医文化做贡献
在书写完《大医精诚》后,言恭达觉得作品中体现出“正德厚生”的核心理念。他认为,这一核心理念是文学艺术工作者始终要努力的方向,也是他个人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努力的方向。以艺术致敬医术,言恭达认为更应该是以艺道致敬医道。疫情期间,他被医护工作者“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出征口号所感动,被医护工作者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初心映照初心而深深震撼。他说:“作为一名文学艺术工作者,这是看了多少个演出、多少个书画展都不能相比较的,这是真正的心灵震撼。这种震撼是作为广大艺术家在这次疫情当中,大家尽己所能做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自身也真正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境界的提升。”
言恭达深情地表示:时代推出和造就了我们这样一批书法家,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回报社会,感恩时代。书画家只有通过不断的慈善公益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净化自己的灵魂,从而完善笔下作品所体现的时代人文精神。“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共同为博大的中医文化做贡献。”
此前,他还将自己创作的《满江红·白衣天使出征》书法作品捐赠给江苏省人民医院,表达了身为艺术工作者与医务人员同心战“疫”的决心。
中医药抗疫成绩显著,“江苏方案”提高救治效果
捐赠仪式上,方祝元代表医院近4000名医务教职员工,对言恭达先生此次饱含深情的墨宝捐赠表示衷心的感谢。方祝元表示,中国书法与中医药同属于国粹,文脉同宗同源,相互触类旁通。中医养人,书法养心,书医相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苏省中医院从1月25日派出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共派出5批52名队员驰援湖北,他们战斗在抗疫最前线,不畏艰险,践行使命,无私奉献,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在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防治新冠肺炎做到了“零差错”“零漏诊”,医护人员“零感染”,中医药抗疫成绩显著。
中医药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江苏是中医药大省,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世代名医辈出,医学流派纷呈,对中医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疫情防控中,省中医院充分发掘名医大师资源,将中医药三大核心作用贯穿疫情防控始终,牵头制定了中医药防治中医方案,开发特色制剂,坚持“一患一方”辨证诊疗,有效缩短了病程,为提高救治效果、防止轻症患者转为重症危重症提出了“江苏方案”、做出了“中医贡献”。
方祝元表示,作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中医院,省中医院一定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建设贡献中医人的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派出13批次共2820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奔赴湖北抗疫一线,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江苏省卫健委副主任邱泽森透露了一组数据,江苏援湖北的白衣战士中,有432名队员来自省内中医系统,其中52名来自江苏省中医院。江苏成为向湖北派遣医疗队员最多的省份,在荆楚大地留下“确诊病例清零、疑似病例清零,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战绩。
《大医精诚》节选
孙思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