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南京眼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老门东向东扩容,聚集住宿、餐饮、零售等新玩法
周处读书台地块要建“山水人文苑”
  老门东东延效果图
  周处读书台地块景观图 来源: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

  7月8日,南京门东东延整治更新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公示,征询公众意见。现代快报记者获悉,为加强老城南历史风貌整体保护,改善片区功能,提升片区品质和活力,拟对门东东延地块进行整治更新。这里将以住宿、餐饮、零售为主体,配合酒吧、集合店、快闪店等新兴业态,老门东又有新玩法啦!

  同时,秦淮门东周处读书台、光宅寺地块更新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等公示,征询公众意见。这里将打造成历史人文空间品质的公共休闲场所,限高24米。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赵丹丹

  老门东东延

  聚集住宿、餐饮、零售等新玩法

  项目位于城南历史城区东南角,老门东片区东侧,用地范围北起剪子巷,南至边营,东起转龙巷,西至双塘园,占地约 2.06 万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主要为娱乐康体、电信设施、二类住宅用地,容积率 0.8-1.64 不等,建筑密度<40%-55%,建筑高度 7-24 米不等。

  场地大部位于老城南双塘园历史风貌区范围内,北部也位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淮民居群三条营古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内。用地内有2处规划推荐历史建筑,有三条营、中营等传统街巷。

  周边有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淮民居群三条营古建筑,秦淮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王伯沆故居,及老街巷如剪子巷、转龙巷、边营、老虎头等。

  项目将双塘园历史风貌区、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向东与已建成的老城东南部居住区紧密相连,拟以住宿、餐饮、零售为主体,配合酒吧、集合店、快闪店等新兴业态模式,对老门东片区进行提升和补充。建筑风格上,以城南传统风貌建筑为主体,局部采用钢构加玻璃等,创造出既有传统风貌,同时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建筑组群。

  项目拟建新建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新建建筑一至两层,檐口高度<7米,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下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拟配建地下停车位≤500 辆。现状保留建筑出新约2846平方米。

  转龙巷北段 ( 即剪子巷路口至转龙巷15号保留住宅路段 ) : 西侧人行道宽度设置为8米,保障靠近学校路段2-4米宽人行道;东侧人行道宽度设置为2米,保障基本人行需求;中间车道双向8米,机非混行。

  转龙巷南段(即转龙巷15号保留住宅至边营路口路段 ) : 西侧人行道宽度设置为6米,保障进出景区人行舒适性。东侧人行道设置为2.5米,保障基本人行需求。

  此外,机动车流线上,局部逆时针循环,快进慢出;双塘园部分路段禁止机动车进入,保障慢行体验。慢行流线上,合理引导非机动车的地下停放,地下空间注意机非分离,保障慢行安全。周边人行空间注重连续性,提升安全性。

  周处读书台地块

  打造历史人文公共休闲场所

  项目位于南京城南历史城区,部分位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处读书台的文物建设控制地带内,北至现状多层住宅,南至老虎头小区,西至转龙车小区,东至江宁路,占地约2公顷。

  用地内有周处读书台、光宅寺2处市级文保单位。周边是现存双塘园历史风貌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唐城墙遗址,不可移动文物王伯沆故居,以及老街巷如小心桥东街、老虎头、转龙巷等。

  按照规划,这里要打造具有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空间品质的城市公共休闲场所,以“山水人文苑”作为基本概念,保护展示历史人文与自然地理的遗产,适当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和少量的配套服务功能。比如充分挖掘原有自然因素的山体、水面的空间景观价值;修缮历史建筑并完善辅助建筑为传统院落群;景观设计强调了以传统山水文学的“点景”的手法,将自然与人为的景观因素组合成景点,并且形成游览路线和主题景区。

  规划用地性质主要为居住社区中心用地、综合公园用地、其他交通设施用地、商业用地、二类住宅用地等,容积率≤1-2.5不等,建筑密度≤42%-58%, 建筑高度≤12-24米。

  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一至二层、局部三层,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含保留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下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 , 配建停车位125辆,建筑密度22%,容积率≤0.42,绿地率≥55%,新建建筑高度≤12m (檐口) 。其中:居住社区中心用地占地337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40平方米;娱乐康体用地占地320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770平方米;综合公园用地占地12592平方米 , 建筑面积约1130平方米,绿地率≥75%。

  在交通上,保障周处台与老门东之间景观与慢行动线的连续性;增加衔接江宁路与小心桥东街的东西向支路,满足人流、车流的便捷疏散。此外,园区地块的北侧地下整体设计为停车空间;地库的车行出入口分别设置通向江宁路和小心桥东街,从小心桥东街进入本区域在地面上可回车返回。步行流线融入门东街巷网络。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