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4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笔法是核心,唯有创造才是欢乐!
《南石头记&掇珍集》黄象明书法主题创作苏州展精彩启幕
  黄象明
  
  原名黄明。北京大学美学访问学者、中华美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受聘为北京书法院研究员、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客座教授。第十届江苏省青联常委、十五届南京市青联常委。

  当金陵雨花石与传统书法碰到一起,当传统文言文与现代书法美学合在一起,当高速沿途的地名融入书法艺术的表现,这些听起来很有意思的事物是否勾起眼观的欲望?那就来张家港锦丰服务区东区2楼传·飞地艺术空间,看一看《南石头记&掇珍集》黄象明书法主题创作苏州展。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卞唯伟

  全新主题创作,呈现66幅精品

  7月1日,书法家黄象明最新主题创作展《南石头记&掇珍集》在张家港传·飞地艺术空间开幕。共展出黄象明66幅主题创作书法作品,形式包含巨幅对联、古典手卷、装帧集本等。

  主题创作是书家个体化的一种表现和呈现形式,有人关注传统,有人关注当代。对黄象明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贴合传·飞地艺术空间名字中的传承、传播概念,我想借这个机会通过‘传’这个载体,把《南石头记》和《掇珍集》在南京之外的地方展现,把南京的一个符号文化带到张家港,跟当地艺术家进行交流,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传,万物互联,万物互传,这是一次较有意义的文化活动。”黄象明说。

  黄象明的《南石头记》系列作品很多人并不陌生,2014年8月,黄象明应邀为第二届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题创作《南石头记》,首次将金陵雨花石通过艺术手法传播世界,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著名赏石专家征争曾评价黄象明是新文人赏石的代表人物之一。“石头可以给人很多想象,每一块石头都有亿万年的经历,从石头自身来说,它是一个造化呈现的物件。”黄象明介绍,他是首位通过文人的表现形式,把雨花石的图景用现代科技的方法成影在宣纸之上,结合书法进行二度创作。“将好的美学要素跟现代科技结合,形成系统的美学关照和表现手法,这是一个全新尝试。”此次展览中的《南石头记》作品也是全新延续,在装帧上采用现代铝合金材质,体现出现代性和美感,以及与传统之间的和谐度。

  2019年,黄象明与学者赵普、装帧设计师张晓栋合作《掇珍集》手卷十帧于威尼斯双年展展出,受到国际关注。《掇珍集》本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文人生活雅趣的文言文小品图文集。黄象明与书作者赵普是多年文友,他非常认同其书中的观点,也从中学习到不少东西,于是就想用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他还特别从日本定制精致画笺,呈教全国著名书法家言恭达观摩指正并题笺。在原著基础上做成了一部美学版的《掇珍集》。

  《南石头记》和《掇珍集》可以说是黄象明的代表性系列作品,他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包括山水、人物、历史、文化、风物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多地得到国际认同,这是他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推动的事情。

  笔法是核心,艺术是缓慢生长的

  本次展览除了《南石头记》和《掇珍集》两大主题外,也有一些新的主题加入,如以锡通高速沿途小镇地名为创作对象的《S19》系列作品,黄象明以书法的形式来题写S19沿途部分小镇的地名,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他说:“虽然很简单,但从书法家层面来说,这是对于地名的尊重,同时通过书法表现形式,又呈现出书写的体质美感。”此外,展览还有部分巨幅精品呈现。

  对于此次展览大容量、高质量呈现,黄象明认为,唯有创造才是欢乐。但一定是站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就像一把椅子的三条腿,是一个支撑,如果缺乏一点就会失衡。尊重和发掘传统,对当代人来说,就是不驳古人,不驳今人。对古代的东西要尊重、汲取,对今人要带有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想办法去创新,但最终归结在:从未来的角度,让历史来评判你的作品是不是有价值、是不是美。

  本次展览中呈现的每一系列作品,黄象明坦言与过去相比都有较大变化。从版本的迭代角度来说,书法也有1.0、2.0,他认为自己目前正处于3.0的状态,未来还有发展和发挥的部分。但在当下,他的创作就像台阶一样,必然是一节一节,有些环节不可缺少。在他看来,艺术不是催生出来的,而是缓慢生长出来的。书法的笔法是核心,在保持笔法美的同时,在形式上进行一些大胆的空间对比,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形成一种新的表现语言。具体到作品中,就是在书法形式的节奏上,利用书体特征,自然地将草书、行书、楷书等进行篇章式的空间安排,犹如把音乐的节奏感带到书体和空间的塑造中去,每一系列作品,不同话题会有不同变化。

  而从观众的现代审美角度看,当传统与高科技相结合,加上书法家的美学维度,可能会增加一些特有的要素,展览内在所展现的东西,要真正静下心来会有所体验和感受的。“因为艺术不是躁动的,而是很安静的。”黄象明说。

  石头与酒

  ——黄象明书法印象记

  □笑文

  南京,钟山龙盘,石城虎踞,宛若一尊瞻视北方的雄伟雕塑,无数沧桑优美的故事在石头中忍住。而南方文化的脐带——长江,在这里小心地弯向东南。500里青山白鹭绵延稻田环绕,亚热带季风气候酝酿的多情雨水、柔软弦音于此流出。

  长江的支流——秦淮河,一条著名的城市内河,它从未在时光中老去。今天,野草依旧轻笼绿水。“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恋情与古老的码头重复上演。

  书写者象明君,20世纪90年代从长江对岸的水乡溱潼来到了南京,带着一份含蓄腼腆的孤独。比家乡水更阔更腥的秦淮河水从南京艺术学院门前缓缓流过,六朝风骨,民国余韵在这里轻轻扬起水波,青春在无知躁动中被艺术的强光收割。清凉山的钟声,明城墙的野花,玄武湖的朗月,栖霞寺的红叶,南京的精致或古残的韵味悄悄潜进了他横涂竖抹的笔墨。几年之后,象明负笈京城求索解脱。其实,每个南方人的生命中必须有一次,换一种眼光,隔一段距离,重新审视品味江南。从北京望向南京,这个距离不多也不少。运河背负繁华和富裕,盐和大米,从江南起步,穿过苏北平原、鲁西丘陵,到达华北大地,最后输入幽冀重地。

  似乎仍是命运的安排,多年后阅历中增加了北方风沙,他把自己再次打包安放于南下的列车上,重新回到江南。从此,对于象明,什么才是书写?抻开洁白的纸,用最浓重的黑去攻陷它。一种孤独,一份乡愁,一点欣喜,一路追问,写字,是笔在白纸上的祷告和祈求。墨汁是充满苦涩爱恋的雨水。或许也不是我们在写,而是笔在写我们。我们自己才是宣纸,在明窗净几旁,层层地剥开,展露在笔底。

  在石头城,象明离不开石头的诱惑,这些绚烂霞绮,也曾诱惑过东坡、米芾、张岱。雨花石如经历繁华苦难而又归于平静淡泊的缄默女子,当她幸运地遇见象明君那具有魔力的笔毫。 都说是说经人感动了天女,散花于金陵。不如说寂寞的精灵终于遇到能够倾听的知音。“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京人用其装饰和殉葬。这些火山岩浆的后裔,经历山洪冲击、流水搬运,涓涓细流在时光中缓慢雕刻着,托付给南京这座城市,悄然出世若时间的传奇,这是命运的驱使。象明是能够解读雨花石身世的才子,他与前辈张岱隔空相遇叙说五彩石子的前尘往事。

  与所有伟大而孤独的灵魂一样,象明热爱饮酒。“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晋人说,“酒正引人著胜地”。与动荡、战争未必有多少关系,总有人无论生活于何时何地,总是孤独的。锦衣玉食,常常难以下咽;高朋满座,往往无话可说。但却终究抛不开挣不脱,于是,期待更多的美食和聚会,来对抗虚无。只有酒,是自古相传的解药。无数个不眠夜,酒杯伸出她纤细的手,将孤独者引领向无忧之地。每一次酒都是一场迎神仪式,而酒后的书写,才是书写的极致,轻醺的线条中有微雨双燕,美人隔花;有夕阳古道,帆影流霞;有急管繁弦,冷月悲笳;有金戈铁马,古城寒鸦。

  凡物美好,必皆危险,然而,人还是会追寻美好不顾危险。若问象明,是否有一天,不再专注书写,也不再饮酒,像一个将一切都放下的解脱者?象明说,这不可能,离开书写,谁是象明?

  秦淮河水依旧平静地流着,看惯春花秋月的样子。象明已在不远处构建起风迎鸥堂。今天,晚餐桌上添了一盘龙虾,南京的雨季已如期而至,微酒之后,鸥堂主人用浓厚墨汁化解秦淮河水给梅花和雨花石写下深情的追忆,在缠绵雨声的呵护中,他在书桌旁悄悄地睡着了。

  本版书法作品均为黄象明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