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以大片的梧桐行道树闻名,但很多人不知道,南京的“市树”其实是雪松。6月28日中午12点半左右,午朝门公园南门御道街上一棵雪松倾倒,占据由南向北整幅路面。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这棵雪松为何倒伏?后续将如何补植?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园林专家。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卢河燕
御道街倒伏的雪松已经30岁
“这棵雪松树龄在30年左右,胸径都超过了40厘米,高度更是达到20多米。”南京城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养护科副科长杜芃彦介绍。
6月28日下午,养护工作人员已经将倒伏的雪松移走,完成排险。杜芃彦告诉记者:“等雨停后天气放晴,就把剩余的断根刨干净。然后进行复土,也就是把土坑填好,并选择一些小灌木进行绿植恢复。”
据了解,雪松是一种速生树种,为了提高成活率,补植的雪松将比原先倒伏树木细一些,胸径在15到20厘米左右。“雪松的最佳补植时间也是春季或秋季。雪松比较耐寒,等到秋天凉快了,雪松生理活动微弱,枝干内部的树液流动缓慢,对雪松的伤害是最小的。” 杜芃彦说。
雪松为什么不耐风雪不耐雨
每到汛期和台风季,绿化养护单位都牵挂着南京的雪松,遇上大风、暴雨、大雪天气,各条“雪松路”更是求助“重地”。
据悉,御道街作为“雪松路”,目前约有350棵雪松。这些雪松具有天然的优美姿态,仿佛一把把绿伞,成为南京城里一道美丽的风景。为了保证雪松能良好生长,十多年来,每棵树的主干部分都用钢管进行支撑,避免“头重脚轻”。
为什么在大雨中倒伏?杜芃彦分析,一方面雪松属于浅根性树种,主根不发达,侧根分布也不深;另一方面与树周围的土壤疏松也有关。“眼下正是梅雨季节,连绵不断的雨水将土壤浸泡,雪松比较怕水,从而造成倒伏。提醒大家在遇到较大降雨时,应尽量避免从行道树下经过。”
有些树并不是越大越好。杜芃彦表示,“一般冬季遇到大雪,雪松会容易断枝,但御道街上的雪松倒伏还是第一次。”入冬前,会提前将枝条浓密的部分修剪,在不影响冠形的情况下,使大雪不容易堆积在树枝表面。其次,将根部进行培土加厚,使根部牢固,不易受到风雪影响。
雪松作为行道树,为何在主城越来越少?
雪松是松科,属常绿大乔木。树干粗壮,枝叶繁密,是一种良好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和用材树种。南京自六朝至今植松植梅有千余年历史,南京人民喜爱松梅蕴含着的坚贞不屈与高风亮节,欣赏其色、香、姿、韵具佳之形体。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1920年引进雪松,它的树形高大、优美,到上世纪80年代,长成的树冠已经十分美丽,深受南京人喜欢。据了解,1982年,南京市第八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于4月19日通过了雪松为南京市市树、梅花为南京市市花的决议。
雪松适合做行道树吗?南京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凯介绍:“雪松根系浅、枝干脆,遇雨雪易倒伏,修剪也很费工夫,在南京的平均寿命也较短。如果是作为行道树,雪松并不太适合。”事实上,南京主城区的雪松已经不多见了。朱凯表示,北京东路、御道街这两条路作为南京的“雪松路”由来已久,不适合用别的树种取代,一旦有雪松倒伏,就需要及时更新,北京东路也曾补植过雪松。目前两条路上的雪松都架起“拐杖”。
“在江宁区、浦口区,以及江东中路的一些宽阔的隔离带中还有许多树形优美的雪松。此外,一些公园里雪松仍然十分醒目,因为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朱凯说。
南京人对雪松感情深厚
很多人都知道南京人对法国梧桐情有独钟,但很多老南京对雪松也有着很深的感情。
“我小时候最喜欢登上午朝门的城楼,看着御道街两边笔直耸立的雪松。”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市民王先生介绍,御道街位于南京明故宫遗址正南方向,是南京最具“皇家范儿”的一条道路。“南京老城区的道路大都不太规则,御道街因为在皇城门口,则是笔直朝南。笔直的路,搭配上笔直的行道树,视觉效果特别好。”他说,雪松让这条充满历史感的道路更具庄严气息。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经常到午朝门、御道街拍照,在这里他也经常能遇到在此打卡的外地游客。
“刚来南京的时候,我在鼓楼广场和成贤街附近看到雪松,这些常青的雪松总是挺直着腰身,特别提气!”28岁的小李是一名新南京人,不少路上的雪松都让她印象深刻。
小李说,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御道街,两旁的松树郁郁葱葱,看起来十分彬彬有礼。“炎炎夏日,远远望去,雪松格外的碧绿,让人将喧嚣抛诸脑后,仿佛穿越时空。这让人越来越爱上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