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复检全部第一,道德模范、好人人数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宿迁文明20条》《人情新风“宿9条”》无不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抗击疫情期间,沭阳的蔷薇村成为闻名全国的网红村,还有众多战斗在一线的志愿者……在宿迁,精神文明建设犹如春天的风,吹遍西楚的每一寸土地。宿迁,已经成为文明城市的范本和标杆。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杨亦文 孙旭晖
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宿迁持续把文明城市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2019年,宿迁市委、市政府分别于6月13日和11月7日两次召开全市全国文明城市长效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把“永当全国文明城市排头兵”作为主定位,扎实开展文明宿迁示范工程,排定实施8大类118项示范项目,发挥以点带面、连点成片的示范效应;创新督查推动机制,压茬推动问题整改,年度交办事项办结率达96.33%,有力推动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完善县域文明指数测评制度,通过实地测评和问卷调查形式,分别于6月和10月组织对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开展暗访测评,进一步指导推动县域工作靶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省组织的半年测评中,市区测评成绩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沭阳县测评成绩大幅提升。
2019年,宿迁文明办大力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推荐道德典型王爱东当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实现宿迁建市以来公民道德建设领域全国重大典型零的突破,5人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人入选“中国好人”,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同唱祖国好幸福舞起来”全省广场舞大赛决赛首获最佳表演奖,市本级和三个基层单位获优秀组织奖,全省最多;省第四届志交会获一金两银三铜两个爱心企业的优异成绩;校园歌曲《美丽新时代》荣获全省“童声里的中国”最佳校园歌曲。另外,宿迁还获得“我和我的祖国”多个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
“宿九条”减轻了负担,树立了新风
没有豪华车队、没有奢华酒店、没有高额彩礼……4月12日,踏着春天的脚步,“甘棠有约·情定梨缘”泗洪县城头乡首届集体婚礼举办,12对新人在各方来宾的见证下喜结连理,为自己留下幸福难忘的时刻,更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倡导婚俗文明新风尚。
上午9时18分,免去接亲等繁琐的环节,妆饰完毕后,12对新人穿着红色新人唐装,来到泗洪县城头乡甘棠村。在百年甘棠树下,大家说说笑笑,分享着各自的甜蜜故事。
台上一幕幕温情场景不断上演,台下掌声欢笑声接连不断。尤其是当新人们一起发起倡议:“勤俭节约,做简朴新风的倡导者;传承美德,做文明新风的推动者;移风易俗,做时代新风的引领者”,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致证婚词,礼成,整个婚礼隆重喜庆而又文明简约,演绎着别样的浪漫。
“婚礼难忘又有意义,省去很多人情应酬,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新人李正凯和刘丹丹自由恋爱,零彩礼结婚,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婚礼一直未举办,一听说在自家门口有集体婚礼就报了名,他们说,非常感恩父母的养育,结婚后会孝顺父母、互敬互爱,自己的家业自己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举办集体婚礼是为了引导广大青年摒弃婚礼陋习,形成婚事新办的良好风气。”泗洪县城头乡党委书记吴楠介绍,集体婚礼展示了新一代青年奋发向上、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希望大家能真正成为移风易俗的倡导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自《人情新风“宿9条”》发布以来,在宿迁,婚丧嫁娶,节约办事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种共识,不仅可以减轻负担,更树立了勤俭节约、文明的新风尚。
“减人情负担、扬文明新风,这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内心期盼,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狠刹人情风,不仅减轻了群众经济上的负担,也使得人际交往更加纯粹,社会风气更加纯净。”宿城区项里街道红星社区党委书记张钧这样说道。
全力以赴,重点实施“三个年”计划
在采访中,快报记者了解到,在新的一年,宿迁将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重点实施全域创建冲刺年、道德风尚提升年、移风易俗突破年“三个年”计划,进一步向关键要害发力,向主责主业聚焦,持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推动宿迁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围绕继续当好全国文明城市“排头兵”的总目标,聚焦关键重点,坚持固强补弱,不断放大文明城市的“磁场效应”,扎实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进一步完善县域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机制,组织好县域模拟测评,深入沭阳、泗阳、泗洪三县实地分析解剖、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各县提高创建工作靶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三县与市辖区(重点是宿城区、宿豫区)县、乡两级结对共建机制,按季度开展共建交流活动,互学互鉴、精准施策,促进全域提升。坚持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确保到明年底,宿迁市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泗阳县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沭阳县、泗洪县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一步一个脚印向江北八市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迈进。
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继续加强典型选树培育、推荐宣传、关爱礼遇等各环节工作的组织力度和可持续性,完善道德典型培育长效机制。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市直部门(单位)广泛参与的“4+1”推荐网络体系,健全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感动宿迁”人物、基层“善行义举榜”和机关单位“四德”典型阶梯式选树培育机制,常态开展市级“好人好事”季度选树展示活动,推动典型资源库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规划建设市级“德善园”,通过主题雕塑、自然石刻、美德长廊等表现形式,高品位打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传展示阵地。出台市级《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办法》,营造尊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已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让更多的先进典型走进道德讲堂、中小学校、机关单位、企业基层,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
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破解当前城乡发展中一些与新时代要求不适应、不谐调的陈规陋习,按照“市级抓指导、县(区)抓推动、镇村抓落实”总体思路,坚持“倡导先行、自治为主、示范引领、德法同行”工作原则,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为工作重点,在全市治理人情歪风,倡导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