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9年,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在你我之间传颂。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用默默无闻的奉献与付出,用危难时挺身向前的英勇果敢,用数十年如一日的炽热初心,在各自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用道德的力量,带给800万南京人温暖与感动,更成为大家见贤思齐的榜样,彰显着南京博爱之都的美名,
近年来,南京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和礼遇关爱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践。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好人、宣传好人、学习好人、关爱好人的浓厚氛围。齐心协力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提供深厚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益
逆行而上
践行博爱大义
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舍生取义。2020年的春天,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一个名字,徐辉,记住了她身先士卒、忘我工作的背影。徐辉生前任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1月20日接到疫情防治工作的通知后,她担任南京市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指挥部副组长、防治工作小组组长。她全身心地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连续18天奋战在抗疫一线。2月7日,不幸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51岁。
同样让人忘不了的,还有逆向而行,驰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大年三十万家团圆之时,接到上级支援武汉的任务后,南京的医护人员没有丝毫犹豫,当晚即组建28人的医疗队,年初一出发奔赴武汉一线。他们前线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以英雄之举,践行着博爱之都的担当和情怀,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涌现出一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当南京援湖北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线时,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全体医护人员,也在大后方为南京筑牢生命盾牌。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累计收治确诊病例93名,其中年龄最小的病例仅10个月,最大的97岁。在全市确诊患者治疗过程中,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立了“发热-诊断-治疗-出院健康管理”的闭环管理模式。截至3月8日,确诊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
敬业奉献
追寻榜样的力量
1987年出生的许烨,清华大学博士毕业,曾获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5年底,许烨放弃留校机会,带着同是清华毕业生的妻子和刚满月的女儿,搬迁到南京浦口经开区挂职。4年来,他带领团队,足迹踏遍全国,行程近10万公里,招引重大项目,使得浦口区集成电路产业企业,从最初的个位数增长到170多家,也让南京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中的重要力量。
南京供电公司的陈德风,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成功研发电缆弯道敷设滑轮组等国家专利产品,填补省220千伏大截面电缆施工工具空白,让国际同行对南京的电缆技术刮目相看。“这么多年虽然一直都在地下工作,不像别的工作那样光鲜亮丽,但每次当我看到城市灯火通明,街道车水马龙,这都让我感动特别满足、自豪,自己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86年出生的刘小川,是江北新区阳沟街派出所民警,是一线办案的神捕手,去年9月,在抓捕毒贩时被拖行300多米后推下车。孤胆擒凶,数次与死神擦身而过,他用勇敢和坚持,换来嫌疑人的落网。
美德美善
闪耀道德的光芒
“遗体捐献,不设灵堂,不收花圈。”这是老兵季华临终遗嘱之一。常年一身旧军装、一双解放鞋,平时每顿饭只有一个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抠门”的老人,多年来匿名捐赠,目前可查的捐款总额已超过百万元。一生节俭,去世时,他的存折里只剩2000元。但他仍叮嘱儿女,把他所有的积蓄包括抚恤金、丧葬费,全部用来交纳特殊党费,捐给家乡学校作为季华尊教助学基金。万物皆有逝,唯真情永存。
2005年,禄口敬老院院长王红兰本来要退休了,但院里的老人不同意,于是她回到岗位,又干了15年。敬老院里有240多位老人,王红兰常年住在养老院,终日与他们相伴,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多年以来,她的手机始终24小时开机。她不用微信QQ,因为老人不会;只用电话,速度快,电话一响就赶到老人身边。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让生命迸发出更多能量?今年60岁的俞晓冬原为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国家一级古筝演奏家。2010年,她被查出患有肿瘤,利用疗养和节假日时间,她来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金寨县乡村小学支教,教当地留守儿童弹古筝。为了教学,她自筹资金20多万元,购置了30多架古筝,在金寨县“小南京学校”建起了一间古筝教室。一批批山里娃娃在她的教导下,不仅全部通过全国器乐水平六级考试,还多次参加国内公益演出,取得骄人成绩。
在高淳区砖墙镇永成村,村支部书记邢青松也正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迸发出更多的光和热,带领村民们一起前进。1992年,他辞去银行工作,下海养螃蟹,并建立了国内第一家螃蟹研究所,成立了江苏第一个省级水产类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为了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他操碎了心:没有养螃蟹技术的,他提供指导,没有销路的,他承诺以保底价格收购,绝不让村民吃亏。每天他都过得异常忙碌,有时饭都顾不上吃。有人说他卖好自己的螃蟹就够了,没必要做这么多,可他却说,一个人富起来不叫富,大家共同富裕才算富。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
创业创新
让南京走向世界的舞台
2019年11月,博士邵阳在微博上写道:“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基因测序技术,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一天,他放弃加拿大籍,恢复中国国籍。13岁时,邵阳和父母一起移民加拿大,2013年,他作为南京高端海外引进人才,将创办的世和基因从北美落户至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6年来,世和基因已发展成为精准医学领域佼佼者,达到世界顶尖级别检测水准,累计为超过28.5万名中国癌症患者提供了世界最先进肿瘤基因测序服务。
医者仁心,鼓楼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王东进的舞台在手术台前。不久前,他成功救治了一位高龄患者,为其进行了全麻下心脏手术,这是全国首例94岁老人进行全麻下心脏手术,再次突破了年龄极限。1997年,他首创的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技术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被称为“王氏切口”,因此成功挽救了大量凶险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生命。20多年来,他主刀的各类心血管手术超过万例。他还主导建立了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同种异体瓣膜库,并在临床成功应用上百例复杂先心和瓣膜术后感染再次手术移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2年出生的王小书现任连尚文学CEO。仅用了一年时间,王小书就将以网络文学原创、内容分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网络文学集团连尚文学,从上线做到了南京乃至全江苏首家网络文学独角兽企业。
创业需要勇气,创新需要智慧,他们用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信心,展现一个更有活力、更具未来的南京。本版图片来自南京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