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冬天,我们寻访了37个感动人物或群体(见T2~3版),报道了他们的感人故事。在2020年的春天,还有一种感动,是“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最美逆行。
前方,13批共计282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人数堪称全国之最。后方,八千万江苏儿女众志成城,协力抗疫。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守护安全的警察、宣传防控的社工、尽职尽责的物业人、昼夜奔忙的志愿者……他们步履铿锵,逆风而上。
在这场抗疫大考面前,江苏交出的成绩单沉甸甸。“苏大强”一词更是频繁登上热搜,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人们更加明白,在硬实力与超速度的背后,是一群群江苏儿女的爱心永驻和守望相助。他们那执著而闪亮的人性光芒,已然成为江苏精神的缩影与写照;他们那震撼人心的感动力量,更成为民族前进的动力与见证。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蔡梦莹 季雨 徐梦云
本版图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闻 王光强
江苏警方、南京警方
红山街道、锁金村街道提供
最美
逆
行
赤子丹心照荆楚!致敬2820位逆行战士
1月23日,武汉封城。1月25日,第一批江苏援武汉医疗队抵达前线,那是大年初一。在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春节伊始,江苏奏响了援鄂抗“疫”的序曲。
即刻出征,身为医生的热血与挥别家人的眼泪并行。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防控至关重要。第一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院感组的陈伟,被称为“医生中的医生”。视频连线中,她说:“不要为我担心,要为我加油!”一句话,动情至深。
面对未知的病毒和感染的风险,怎么会不担心呢?可所见之处,是无数主动请战的江苏儿女。“我是党员,我先上”“国家需要责无旁贷,报名参加”“我有抗非典的经验,请组织考虑我”……微信群里刷屏的一句句铿锵誓言,成就了一次次无需动员的星夜集结。
从第一批驰援,到2月24日,第十一批江苏援武汉医疗队出征。至此,江苏援湖北医疗队达13批次,总人数达到2820人。
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没有看到过医护的眼睛。“治愈系”护师王慧敏,把手折的许愿星带进了方舱医院;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实验室里,陈强和同事们一天和病毒“交手”了431次;暖男护师陈飞穿防护服7小时,不吃不喝陪患者做血滤……17年前的非典之战,这群90后还是孩子,如今,他们从前辈手中接过重任,在让人心疼的勒痕下,在汗湿透的防护服里,把最美的青春刻写在荆楚大地上。
托举生命方舱的“江苏力量”
在武汉,方舱医院的设立是扭转“一床难求”的关键举措。在疫情高峰期,一座座方舱,就像是一艘艘诺亚方舟,为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2月4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江苏)抵达武汉。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陈旭锋作为队长,率队筹建武汉东西湖方舱,3天后已蜕变成方舱医院,当晚就接收了230名患者。一周后,他们接到新的任务——转移到武汉体育中心,与刚到达的江苏五队共同组建方舱医院。这一次,用时不到24小时。
同在方舱医院的,还有另一支江苏“国字号”队伍——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这支队伍抵汉后,承担了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苏六”病区的救治任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全覆盖”和“全过程”的救治方法,实现了“零死亡,零转重,零感染”的目标。
精锐尽出,江苏重症“天团”拿出“最强的鳞”
“衣白褂,破楼兰, 赤子切记平安还。”2月9日,一名男子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前举牌,为驰援湖北的妻子送行。当天出征的是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他们的目的地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光谷院区。因为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这里被称为武汉战场的“重症高地”,来自上海、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6个省市的17支医疗队,与该院区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他们共同创造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的“光谷经验”。这份经验中,就有来自江苏队的贡献。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王牌战队”江苏省人民医院队开展了两例ECMO手术,由12个医生、18个护士专职照看这两名患者,守护生命的底线。转战金银潭医院后,他们负责两个ICU病区,高峰时扛下了金银潭医院80%的危重症患者。
“苏大强”武汉战疫80天,累计收治患者4651人。其中,危重型、重型病例1247人,累计治愈出院2522人。
对口支援黄石,“苏大强”尽全力拯救生命
那句江苏儿女共同的呼声,还出现在2月17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深夜接军帖,九州大点兵,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鲁翔提及这句话时,一度哽咽。
2月11日,第一批304位江苏援黄石人员在南京禄口机场整装待发,正在构想黄石市区、大冶市、阳新县三道战线主将人选的鲁翔,见到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小民,当即说道:“你包干一个区县!”“好,你说,我去。”抵达黄石后,李小民率领62名队员连夜赶赴阳新县。“重的、难的、危险的交给我们,我们江苏队就是要来干苦活、接重担的。”
不仅仅在阳新,在黄石救治主战场——黄石市中医院和中心医院,江苏医疗队分别投入100人和60多人,将集中收治、集中管理、集中专家、集中资源落到实处。在中医院,江苏专家和黄石当地联手以后,没有再出现重症病例转危重死亡情况;中心医院危重症集中收治新病区,由江苏医护人员几乎全面接管,此后没有出现一例死亡。
在黄石,江苏共有362名医护工作者先后来此支援。这支集重症抢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医院管理人才于一体的精锐之师,为黄石人民的生命护航。
重症病人在哪
我就应该在哪
鏖战139天的邱海波:
重症病人在哪
我就应该在哪
今年3月30日,一张“国字号”重症专家的对比照片在互联网上刷屏。这个在武汉一线“一月白头”的主角,就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
总是他,总是那个令人安心的身影。17年前,在那场抗击非典的战疫中,邱海波临危受命担任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组长,带领医护人员创造了非典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纪录。17年后,年过半百的邱海波变成了“国字号”专家,千钧重担在肩,不变的是他依旧站在“最前线”,冲在“最前面”。
1月19日,刚出差回来的邱海波接到紧急赶往武汉的通知。一早,乘坐高铁抵达武汉。最初的一个月,他没日没夜地“泡”在病房,给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面对超高的感染风险,他经常自己上手操作。“国字号”专家冲锋在前,医护们纷纷跟上。
巡诊中,他发现,在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时,让患者趴下来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是有效手段。在他推动下,这一治疗方法被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随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医疗队驰援武汉,面对并不熟悉的新冠肺炎病毒,面对重症救治的难关,邱海波作出决定:巡查医院。在ICU,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
1月19日,他奉命出征武汉一线。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受中央指导组委派,他和并肩作战的重症专家童朝晖、杜斌转战黑龙江。
6月5日,一个人出征的邱海波,一个人平安凯旋,他是最早达到抗“疫”前线,也是最晚回来的逆行英雄。鏖战的139天,既是救死扶伤的仁心,也是从医三十载的“硬核”实力。
战疫
有
我
前方白衣执甲,后方保卫家园
在江苏战“疫”一线,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前沿。他们是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物业人、网格员、志愿者 …… 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打好疫情防控的战争中,他们丝毫都没有退缩。
公安民警
记住这11个名字,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疫情当前,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在这个春天,江苏有11位英雄的生命永远定格。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名字:章良志、时席席、司元羽、袁剑雄、位洪明、黄玉怀、徐昊、李卫荣、荣志珏、蒋碧伟、田明……11名民警、辅警倒在抗疫一线,其中6名是“80后”,正是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年纪。
“爸爸,我们回家吧!”这句话,是在祭奠烈士的灵堂中,捧着遗像的5岁女儿对爸爸的最后一次呼唤。她的爸爸,是倒在抗疫一线的江苏太仓民警——位洪明。2月20日下午3点半,年仅35岁的位洪明,在单位加班处理涉疫案件时突发疾病不幸牺牲。
“原本明天去批拘留的,但核酸检测报告还没拿到。”这是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滨湖分局马山派出所二级警长荣志珏,在微信群中的最后一条信息。3月20日,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荣志珏,突发疾病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48岁。“原本老荣答应我过段时间一起去踏青赏花的,没想到……”看着荣志珏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妻子秦晓云潸然泪下。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江苏公安用行动书写责任与担当,用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铸就警魂。
社区工作者
不分昼夜奋战,筑牢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近20万名社区工作者团结一心,不分昼夜奋战抗“疫”一线,在2万多个城乡社区从事疫情监测、出入管理、宣传教育、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等工作,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淮海路社区社工袁芳性格大大咧咧的,但一进入工作状态就非常认真细心,与平时“判若两人”。她的女儿今年要中考,家里还有95岁的老人卧病在床。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她舍小家顾大家,每天加班到很晚,把时间都用在摸排人员信息上。“她的网格有310户,她不是打个电话核实一下情况了事,而是挨家挨户敲门,真正做到了一户不漏。”社区党委书记周蓉说,每天无数次敲门,袁芳的手指关节都红肿了。
像袁芳这样的社工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无私奉献,不断筑牢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
物业人
1200名栖霞物业战士守护10万业主安全
治疗的一线在医院,防护的一线在物业,物业人也是抗“疫”的第一道防线。疫情期间,南京一家物业公司的1200名员工,赢得了40多个小区、3万个家庭、10万业主的点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栖霞物业人。
57岁的李德明就是其中一员,他负责澳丽嘉园小区的门岗管控、测量体温、登记检查等工作。服务业主很辛苦,但曾是军人的李德明说:“病毒来了我不怕,我怕了业主就更慌了。我没当过逃兵,这次也不可能离开!”
李德明从事物业工作多年,在同事、业主的眼里一直勤恳又负责。澳丽嘉园的物业负责人屈经理介绍,从疫情防控开始,李德明负责小区512户居民的人员登记、出入车辆信息核对和监管,常常站12小时也不休息。他嘱咐老人出门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同时还担负起快递配送员的职责。
49岁的贾德军,是栖霞物业枫情水岸小区的一名普通保洁员,在物业工作的5年中一直负责楼道卫生保洁。疫情发生后,管理处考虑他是聋哑人,安排他继续以往的工作。但是他着急地用手比划,背起装满消毒水的喷雾器,第一时间参与消杀工作。
每天背着装满消毒水的喷雾器,贾德军没有放过一个卫生死角,单元大厅、垃圾桶、地下车库等都仔细消杀。他的认真负责,业主们看在眼里,很多人到物业工作处表扬他,他得知后总是拼命摇着手表示“没啥,没啥”。
小区的防疫“战队”里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凡是你能想到的贴心服务,他们都会提前考虑到,是小区的战疫“先锋”。
栖霞物业总经理朱金宁介绍,这支队伍是疫情期间紧急成立的“党员突击队”中的代购小分队,买菜、送快递、代购……他们啥都干。
代购小分队的云锦美地小区工作人员,不仅为归宁居家观察的业主送去代购的方便面、汤圆、卫生纸等,同时还为居家隔离人员免费送一包蔬菜,丰富业主的餐桌。
他们的贴心服务也打动了业主,在口罩最紧俏的那段时间,云锦美地小区的达女士、沈先生等38位热心业主为物业工作人员送来口罩。
“一点微薄之力,一束希望之光,疫情无情人有情,奉献担当记使命。”朱金宁接到业主送来的物资后,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