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人间烟火气!南京丹凤街夜市走过17年
小萌新摆摊做美甲 一晚能挣两百元
  丹凤街夜市
  临近收摊,还有人来买“夜市大叔”(中)的凉席
  夜市“萌新”小袁在等待做美甲的客人
  张阿姨(左)在摊子上忙碌
  市民在丹凤街夜市选购商品
  扫码看视频

  马台街夜市、三牌楼夜市……承载着老南京人许多回忆。近日,南京允许特色街区、商业体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申请临时外摆,唤起了市民对夜市的怀念。丹凤街夜市是南京最早的夜市之一,至今已走过17个春秋。6月2日晚,现代快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摆摊人的故事,感受这里的烟火气。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白雪银 赵丹丹/文 赵杰 白雪银/摄

  摆摊人

  6月2日晚10点,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丹凤街夜市。周围的街巷已归于寂静,但这里的热闹仍未消退。200多米长的两排夜市摊位,从衣服首饰、被子凉席,到各种小电器配件、厨房用品、旧书籍应有尽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还有修手机、贴膜、美甲、纹身等服务。来这里摆摊的,有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也有创业的姑娘小伙。

  “夜市大叔”:陪伴丹凤街夜市17年,还想一直做下去

  说到对丹凤街夜市最“长情”的人,非“夜市大叔”陈老板莫属。自丹凤街夜市设立之初,他就在这边摆摊做生意,已经干了17年。今年50岁的他有两个摊位,分别在通道两侧,一边卖被子凉席,一边卖男装男鞋,加起来共有约十平方米。“十几年前生意最好,后来人们开始网购,人气就下降了,好在收入能满足基本生活。”

  “他可是干了一辈子夜市,从年轻小伙子干到现在头发都白了。”周围邻居几乎都认识他,说他是最有资格代表丹凤街夜市的人。

  陈老板是安徽人,20岁就开始在南京做夜市生意。“最开始在瑞金路,后来又去正洪街,最后在丹凤街定下来了。”年轻时的陈老板除了在夜市摆摊,还会骑着三轮车去南京各地赶庙会,“六合、栖霞的庙会我都去过,后来庙会少了,我年纪也大了,白天就在家休息,下午5点再出来摆摊。”

  夜里11点后,陈老板开始收摊,他把所有的东西分类收好放进纸箱,最后装到一辆三轮车上。“这种老式三轮车,现在很难找到了。”陈老板先生指着三轮车说,“它陪了我30多年了,还得继续陪着我。”

  95后萌新:疫情期间辞职,在夜市做起了美甲生意

  在一个卖首饰和女式包的摊位,1998年出生的小袁坐在桌边,桌上放着美甲工具和各式美甲图案。“后面这些首饰是我姐姐在卖,我负责在这做美甲。”小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之前一直在南京的一家美甲店做美甲师,但疫情期间店里效益不好,一个月前她辞了工作,和姐姐一起到这里摆摊。

  “首饰啊、包包啊、美甲啊,都是爱美的女孩子喜欢的,我和姐姐就想着搭配在一起(摆摊)。”只要天气好,小袁和姐姐都会出摊,男朋友也经常来这里陪她。小袁性格文静,招揽生意交给姐姐,她只要安心给顾客做指甲就行。“这几天来逛夜市的人变多了,生意好的时候,做美甲一晚上能有200元。”

  小袁说,白天不出摊的时候,她就尝试着找其他工作,“具体还能做些什么还没想好,如果能把夜市的生意做好了,专门做这个也不错。”

  “斜杠阿姨”:白天做钟点工,晚上来夜市卖女装

  “看你也挺喜欢,30(块)给你了。”张阿姨熟练地将一条短裙打包后递给顾客,随后在账本上记下来。张阿姨已经在丹凤街夜市待了近6年时间。女装、帽子、太阳镜、首饰、化妆品,她的东西特别全。“有时候衣服好卖,有时候化妆品好卖,没规律。”考虑到这点,张阿姨把女生可能用到的各类东西都准备着,扩大顾客的选择面。“比如有小姑娘来买衣服,会发现搭配我家这个帽子很合适,就连帽子一起买了。”

  张阿姨告诉记者,她每天下午5点半到晚上11点在这里摆摊,白天做钟点工,生活很充实。“夜市这边一个月的收入有两千元左右,加上白天的工资,还算可以了。”

  市民

  丹凤街夜市成了“网红”

  特地来打卡

  在探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老顾客,还有不少市民最近又在网上看到了丹凤街夜市的消息,特地来体验、打卡。刘女士三年前搬到丹凤街附近,几天前看了新闻,才知道家附近的夜市成了“网红打卡地”。夏夜凉爽,这几天她每天都来逛逛。“我昨天买了个凉席,只花了50块钱,这种质量在店里至少卖70块。”

  “好多年没逛过这么接地气的夜市了,有一种回到小时候的感觉。”大学生小周同样也是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丹凤街夜市的消息,约女友来这边逛逛。在一家卖手机配件的摊位,他们买了一对情侣手机壳,立马换上了。

  管理

  2003年设立97个摊位

  解决困难群体就业

  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到南京新街口街道城管科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在街道工作20多年了。他介绍,丹凤街夜市最早是丹凤街街道为了解决本街道的下岗人员、困难群体再就业而设置的,2002年筹备,2003年形成规模。后来丹凤街街道和新街口街道合并,夜市便在新街口街道管辖范围内,也是该街道目前唯一一个夜市摊群。

  “一共设立了97个摊位,因道路空间有限,不会再扩大规模。对摊点经营者实行备案制。有一部分摊主还是因马台街夜市撤摊后转来的。”他说,摊位全长250米,分两排。因为夜市设在丹凤街一排门面房前面,晚上店面打烊,楼上也没有居民,相对不会造成干扰。“刚设置的那几年,生意还是不错的,后来电商兴起,对夜市生意多少有影响,人气也没过去旺了。”

  据介绍,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夜市一直没开,从5月11日起才陆陆续续有人出摊,现在平均每天有70多个摊位。相关人员说,有些摊主没来,还有些转行了。“最近南京允许部分区域临时外摆的消息传开,勾起大家对老夜市的想念,丹凤街夜市也受到了关注。最近晚上不少市民来逛夜市,带动了一些人气。”

  据了解,摊主每月要交电费和保洁费,共100多元。

  出摊时间、区域、经营范围

  都有严格规定

  张川是南京市玄武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新街口中队执法队员,只要上夜班,他都会到丹凤街夜市进行巡查。

  如何做好管理?张川说,首先丹凤街夜市规定了出摊时间,每天17:30到23:00。每个摊位也规定了经营区域,有的摊位是3米长,有的是2米,宽度也是限定的,两排摊位之间必须留下两人宽的空间供市民行走,不能到通道上经营。经营范围也有规定,主要是经营日用百货,不能做餐饮。城管部门规定摊位经营者每天要保持摊位及周边环境整洁,摆放要整齐,每天收摊时,清理摊位的垃圾。“除了城管执法人员巡查,每天还有定岗巡查人员,发现问题就会要求摊主及时整改。”

  张川说,因为夜市设置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秩序。“主要夜市不涉及餐饮摊位,不会造成油污污染、油烟扰民,相对比较好管理。”他坦言。

  据介绍,在今年之前,南京已经设置了各类疏导摊点3440个,主要包括早餐点、夜市、疏导摊群、修旧点等。今年受疫情影响,南京允许特色街区、商业体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申请临时外摆,又设置了134处1410个摊位。

  ●●● 延伸阅读

  消失的那些夜市

  马台街夜市大约1991年设立,2007年关闭;三牌楼夜市大约1998年设立,2013年关闭。

  还有热河路夜市、小市夜市、新民路夜市、汉口西路夜市,都已消失不见。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