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苏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6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手绘纸鸢,放飞沧浪娃的法治梦

  “看,这个同学画的不是垃圾分类知识吗?我的风筝就画一顶保护我们交通安全的头盔吧……”近日,胥江中心小学内一片欢声笑语。原来,一群孩子围在非遗手工艺传承人熊国好老师身边,用画笔在风筝上画出自己心中的法治梦想。

  据悉,姑苏区沧浪街道运用辖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走进胥江中心小学,以 “法治+非遗手工艺”这一新颖的普法模式,引导孩子们在绘制风筝的过程中更深入理解《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交通安全及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知识,带领孩子们体验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活动中,孩子们以垃圾分类、“一盔一带”及环境保护为主题,用手中的画笔在风筝上勾勒出一幅幅法治梦想图。胥江中心小学老师表示:“风筝放飞蓝天,孩子们在体验非遗手工艺制作的同时还学到了法律知识,树立了‘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理念,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青少年心中放飞法治梦。”

  “老师、老师,你看我这个风筝做得好不好看?”胥江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李拿着刚做完的风筝第一时间冲到老师面前。他的风筝上画的是两顶头盔,当老师问他为什么要画两顶头盔时,他说道:“每天上下学都是我爸爸骑电动车载我的,这两顶头盔就是我们两个人的!”

  普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法治+非遗手工艺”是沧浪街道“护花成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品牌的一项创新模式,是“七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普法模式将蕴含姑苏特色的剪纸、五谷画、苏扇、碑拓等载体与“法”相结合,让抽象的“法”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据悉,沧浪街道已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0余场,参与人数逾500人次,形成了法治苏扇、碑拓、剪纸及漫画等法治文创作品200余件。

  法治宣传是一项长期工作,重在平日里的潜移默化,下一步,沧浪街道将继续深化这一普法工作模式,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文化,突出法治宣传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底蕴,进而形成“培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张鹏 何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