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报告中,扬州位列第33位。争创历史上第四次辉煌的扬州,正怀着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抢抓机遇,在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风光美景中,打造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的开放盛景,用新兴科创名城建设引领经济发展,努力交出一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靓丽答卷,真正使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韩秋 曹锋
书记
说小康
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防控疫情与推进发展的“双重考验”,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明确的“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争创扬州发展的第四次辉煌”的要求,更加自觉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是第一动能、项目投入是硬核力量、勇于争先是使命担当、四条底线是必保防线,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以更加昂扬奋发的姿态开启“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新征程。
产业富民:科技创新成城市发展“第一动能”
在扬州仪征市真州镇茶蓬村,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58岁的刘爱军,一家三口住在230多平方米干净敞亮的两层洋楼里,每天一起床洗漱有热水,冷热有空调,白天去工厂上班,晚上和朋友们在村民广场上活动活动,轻松自在。
一年下来,刘爱军和妻子两人的收入近10万元,是8年前的10多倍。“这样的生活,甚至比有些城里人还好,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刘爱军说,“这都要感谢村委会,带领我们全村的人奔小康。”
近10多年来,茶蓬村在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抢抓周边城市快速发展、仪征汽车工业园不断壮大的机遇,通过兴建产业园、大型停车场等一系列项目,村级收入连年增长。像刘爱军家这样的小洋楼,已有270多户村民入住。
茶蓬村的经历,正是扬州近年来经济发展、富民惠民的一个缩影。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牵动发展全局,直接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我们这个城市的未来。”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曾这样表态。
最近一个时期,扬州市坚定不移把新兴科创名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航道,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市内开展“擂台赛”、对外开展“对标赛”的热潮,坚持产业是根本,着力打造科创平台,壮大科创产业,提升产业科创水平;坚持项目是核心,一切围绕项目转,始终聚焦项目干;坚持招商是抓手,紧扣重点产业,锁定重点区域,千方百计推进招商引资,上下齐心投入招商引资。
过去的一年,扬州成功招引中航沈飞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中心、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恒大新能源锂电池等一批支撑性、引领性强的科技型重大项目,全国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核均以同批次得分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验收。
科创产业的引入,也给扬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助力。2019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0.08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其中,第二产业增速为7.6%,是三次产业中增速最快的。新型电力装备产业、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实现两位数增长。
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厚实的扬州,正尽锐出战、攻关夺隘,力争早日建成充满活力的新兴科创名城。
乡村振兴: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99.9%
一盒草莓不足2斤,却能卖到150元的高价,热销时甚至卖到200元。这不是进口草莓,而是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用高架栽培出来的品种。每天采摘下来的新鲜草莓,源源不断地发往南京、镇江等周边城市。
沙头镇素以“扬州人的菜篮子”著称,近年来依托扬州大学农学专业优势,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蔬菜园艺产业。园区利用扬州大学研发的先进技术和品种,带动、带活了一大批种植大户。有的农户一年利润可达数十万元。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吸引各类人员前来创业就业。
在宝应县鲁垛镇,一项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技艺正迸发着新的活力。
这个多年来靠打渔为业的水乡,受交通闭塞影响,乡亲们日子一直过得不太宽裕。凭着一双巧手和坚韧的性格,水乡女孩莫元花接过了父亲“乱针绣”的衣钵。为帮助更多留守妇女就业创业,莫元花面向全县免费开展“乱针绣”技能培训,培训学员近2000人。小小绣花针长成富民“金箍棒”,鲁垛镇建起“乱针绣”文化产业园,数十家“乱针绣”企业和工作坊入驻园区。3000名绣娘闻名全国,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扬州,推进乡村振兴是“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部署、抓推动、抓落实。乡、村两级书记“双培养双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中,一批优秀干部被优先派到农村一线锤炼,一批经受农村锻炼、实绩突出的“三农”干部得到选拔重用。扬州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100项重点任务及责任单位清清楚楚,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行动指南。目前,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99.9%,实现高质量整体脱贫。
2019年7月,全国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会在扬召开,这是扬州市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国性会议,代表了对扬州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肯定。
幸福工程:连续19年出台民生“1号文件”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2020年,扬州第19年出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1号文件”,排定了2020年民生幸福工程清单共计10大板块。针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1号文件”特别提出:将重点落实好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的扶持政策,稳定和促进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采集就业岗位9万个,稳定就业岗位3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19年来,一个个民生“1号文件”,一步步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进全市人民的福祉。19年来,扬州坚持“治城先治水”,建设数百个城市公园、数十家城市书房,让老百姓享受到清水绿岸、鸟语书香的城市环境。
3月26日,扬州召开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干部的视频会议,动员全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江都区小纪镇构建“集中高效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基层政府治理架构,高邮市送桥镇“一窗办理”管政务、“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网格”管治理,打造“智慧送桥”,都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广陵区琼花观社区“小巷议事会”、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丰乐社区“微自治”……镇街治理改革试点富有成果,社区治理创新亮点纷呈,基层干部战斗力不断提升,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基层社会治理生动格局正在形成,扬州正以底线底板的“牢”,支撑增长的“稳”、发展的“进”、民生的“好”。
有着2500多年的灿烂历史,长江与大运河在扬州交汇。“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世界以历史文化之名,给扬州打上了一个个“官方认证”。扬州,也正在抢抓建设科创名城的历史新机遇,努力爬坡过坎绘蓝图,用全面小康成绩单,给世界以最美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