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勤新村年产值达72亿元。在20年前,勤新村还是一个经济薄弱村,村民靠种地打工谋生,经过20年发展,勤新村不仅村庄环境大变样,村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勤新村党总支书记周建明表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不仅口袋要富,脑袋也要富,近年来村上通过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健全法治建设等全方位举措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村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
沈澎澎 刘国庆
20年潜心发展,村庄大变样
勤新村位于常州经开区遥观镇。近日,记者在村上看到,村里道路畅通整洁,道路两边修建了绿化、路灯,村民房前屋后,一些池塘因地制宜地建成了“景观带”“景观湖”,环境舒适宜居。
勤新村于2001年由勤建、华庄、马池沟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经济薄弱村,村级收入仅20多万元。村民们主要靠种地和打工谋生,收入普遍不高。村上许多地方道路不通,很多还是石子泥巴路。
“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工业企业,发展经济。”勤新村党总支书记周建明说,当时村上成立了专门的招引班子,为招引企业进村花了很大的心思。经过10多年的发展,勤新村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村上有企业130多家,2019年产值达72亿元,村级收入581万元,名列遥观镇首位。
村里收入增加,村上的环境改造投入也得以加大。土地流转发展企业,村民每年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在村上的企业就业,带来工资收入。此外,村上还给符合条件的村民办了失地农民保险。
“这些年村里发展了,环境变好了,大家收入也都增加了。虽然是乡下,不比城里差。”村民老许笑着表示。
将风筝元素融入乡村治理
“不仅口袋要富,脑袋也要富。”周建明表示,“乡风文明也是生产力,我们已经插上了‘经济’这只翅膀,还要插上‘文明’的翅膀。通过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健全法治建设等全方位举措,来提升乡风文明。”
近日,村民赵师傅带着儿子,走进位于村上的鹞江南风筝文化展示馆参观。馆内,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蝴蝶、蜻蜓、燕子、京剧脸谱风筝,装点着各个角落。“带孩子来参观一下,挑好看的风筝就临摹下来。”赵师傅说。
遥观镇是以“扯天灯”和“挂鹞灯”而闻名的风筝之乡,作为风筝文化特色村,勤新村打造鹞江南风筝文化展示馆,成立风筝协会,邀请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许兴南担任名誉会长,教村民制作风筝技艺。每年,村里有100多位村民在风筝节上显露身手。依托风筝特色文化,去年勤新村启动了“小风筝串起大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项目。
倡导文明健康的婚丧新风
日前,村民潘兰走进勤新村村民服务大厅,想预约勤俭园场地,给孙子办满月酒。工作人员随即进行登记,表示等疫情过去,勤俭园正常开放以后,再通知她定日子。
潘兰称,去年女儿的婚宴就办在了勤俭园,“对比星级酒店,平均每桌可以节省600多块钱;而且离家近,还省了包车的费用,特别实惠,大家都很满意。所以外孙满月,第一时间想到了这里。”
将婚宴从“星级酒店”搬到“勤俭园”,成了勤新村年轻人的风尚。据介绍,2015年,勤新村设勤俭园,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文明、健康的婚丧新风,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平日里,勤俭园是一个体育馆,村民们可以打打球;有需要可以预约办婚礼,为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陋习,村里还规定,每桌不得超过1500元。”周建明说,勤俭园适当收取场地费,这部分的收益又以扶贫帮困的形式,返回到村民中。
“初心茶社”议民事理纠纷
在勤新村法治文化广场对面,有一个“初心茶社”。因疫情原因,目前暂停对外开放。这段时间,从门口路过的村民刘焕林,总会习惯性的探头瞅上两眼,问上一句:“开了吗?”去年底,他与另一位村民因自留地附属物的所有权问题,在“初心茶社”得以圆满解决。从那以后,刘焕林有事没事总爱上茶社坐一会。
据了解,勤新村常住居民800多户2800多人,每年村民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近700件。以往村民“上门”,总要一个个办公室找村干部。去年11月,勤新村与遥观镇司法所联合打造的“初心茶社”正式投用。
一张笑脸相迎,一杯清茶解渴,一腔热情办事,村民可以来这里商民生、议民事、处理村民矛盾纠纷,党员也可以在这里集中学习。“茶香袅袅中,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力促文明乡风长驻勤新。”周建明说。
近年来,勤新村先后创成了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社区示范村、常州市廉政文化示范点、常州市平安(法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