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清平乐》热播,宋仁宗的“地表最强文人智囊团”陆续上线。一大波课本里需要“背诵并默写全文”的文章作者向你走来。
你知道吗?宋仁宗时代,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带“参考书”进考场。是什么书呢?
还有一个“冷知识”,宋代刻本的“印刷体”,不是宋体,而是楷体……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刘静妍/文
牛华新/摄(除电视剧截图外)
电视剧《清平乐》中,贾昌朝是个只会拍马屁,对处理疫情灾情一问三不知的人。
历史上,贾昌朝是训诂学家、文学家,编过多音多义字手册。宋仁宗时代,考生们能带进考场的唯一一本工具书景祐《礼部韵略》,就是他和丁度等人编撰的。
南京图书馆的古籍库房就珍藏了一部北宋刻本《礼部韵略》,皮纸印造,字体古朴,刀法古拙,虽然内容并不齐全,但学术价值、文物价值极高,是古籍界的一次重大发现。
2013年,南图以2990万元拍得《礼部韵略》,入藏以来只在国家图书馆展出过一次,平时连工作人员都难得一见。
“这是目前《礼部韵略》存世最早的刻本,也是海内外孤本,其去声、入声两卷保存完整,殊为难得。”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研究馆员徐昕说,宋初科考,不但试经,且试诗赋。举子科场写诗作赋,既要牢记字韵,又不能犯讳,所以,仁宗时代,《礼部韵略》被当成工具书带进考场。
凭什么断定是宋仁宗时期的刻本?
宋仁宗景祐四年贾昌朝请修《礼部韵略》,修成之后行用24年,因王安石变法取消科举考试中的诗赋而被废置。之后就随着不断的政治变革而一再被启用或废置。该书自成书到最后彻底废置不到30年。
又根据书中的避讳字来看,书中没有找到赵祯的“祯”字,但不避讳后两任皇帝的名字,比如入声第五中就直接出现了宋神宗赵顼的御名“顼”字。
宋版书价值高、颜值高。价值多高?一页宋版,一两黄金。
为什么这么贵?除了宋版书校勘精审、刻印讲究的特点外,物以稀为贵也是一个原因。经过千百年的流传,目前,宋版书存世仅3300多种。在我国大陆地区藏有1800多种,其中南图有60多种。宋版书刊印讲究,在选择底本的时候,会选择最佳的版本择善而从。
宋版书版式舒朗、字体美观,让人赏心悦目。宋刻所用字体,是唐代的楷书字体。楷书至唐代发展到了高峰,人们从宋版书中也能领略唐楷的风采。
字好,纸张和用墨也讲究。不过,现存宋版书中以南宋本为多。比如,国图收藏的“神品”级书南宋咸淳年间廖氏世彩堂刻本《河东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虽然已经过了700余年,但现在看起来依然纸张洁白、墨色莹润,漂亮之至。
宋本书这份流传千年的“高颜值”,得益于当时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
什么?雕版?活字印刷不是“出道”了吗?电视剧让皇帝见到了胶泥活字,苏舜钦、蔡襄亲手体验神奇的胶泥活字,啧啧称赞。实际上,从现存古籍实物来看,活字印刷术并未得到广泛推广。
活字数量大,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数量多造成排版不易,从造字、存储、拣字、归字等环节都耗时耗力。
雕版印刷用的水墨,不能用于金属活字印刷,也是一个技术难点。
活字排版印刷也没有雕版印刷整齐美观,排版时错误率较雕版更高,印刷质量不如雕版。
活字的优势,在印刷量大时才能体现,但古代书籍往往印数有限,造成活字印刷难以普及。
现存的活字本数量,远远不及刻本古籍的存世数量。
《尚书》《论语》《齐民要术》……《清平乐》中,这些书籍纷纷亮相。剧中,宋仁宗翻开一页书,版心有书名,随着书页的翻动,就像蝴蝶的两只翅膀在翻飞。
这种装帧,是宋版书特有的“蝴蝶装”。南图镇馆之宝之一《蟠室老人文集》就是仿黄装的“蝴蝶装”。
“蟠室老人”是南宋大臣、文学家葛洪的自号。他是浙江东阳人,该书最早是保存在东阳葛氏祠堂里,光绪年间时还有11卷。解放以后,出现在上海一家纸厂的废纸堆中,只存有第十四、十五两卷了,1953年,由华东文化部文物处拨转给了南图。
因为损坏特别严重,所以被带到国家图书馆,请修复专家张士达进行修复。
张士达堪称古籍修复界的“国手”。他在修复时,仿照黄装进行装订,在书页中加了衬纸,粘黏书口,保留了蝴蝶装的外形。而且,书中也留下了“一九五九年一月张士达装”的签条。
看了宋仁宗时期的考生必备工具书,那么,作为殿试主考官的皇帝,他爱看什么书?电视剧《清平乐》为他选了《尚书》。
但是,眼尖的观众注意到,这里怎么不是宋本经典的“蝴蝶装”啦?道具组给安排的道具用书,是明代嘉靖李元阳刻《十三经注疏》中《尚书注疏》的影印本。在这部追求服化道高度还原的剧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bug了。
南图就藏有明代嘉靖李元阳刻《十三经注疏》本,翻开这套线装古书,可以看到行款版式和剧中皇帝手中的一模一样。
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典,《尚书》是其中之一。《尚书·皋陶谟》记录了舜帝君臣之间谋议国事。皋陶是舜帝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这本书,很适合仁宗的人设和气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