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杨汉祥
不少“城里人”不愿与从乡下来的“新市民”为邻,说起原因,无非是觉得不大习惯他们的生活方式。然而自去年夏天我搬入新居并与一批“新市民” 相邻而居之后,就彻底改变了这一想法。
我家新居位于当地市区城东新区的城乡接合部,原来是一个专门种植蔬菜的普通小村,后来这个村土地被征用,20多户村民的房屋被拆迁,这片土地被开发成一个拥有多幢住宅楼的居民小区。至于这批村民,也成了“新市民”,并被安置在小区的一号楼。我家新房正好在该小区的二号楼,与这批“新市民”成了前后邻居。我家住在三层,而对面新邻居们家的大门与窗户经常敞开着,加上他们一有空都喜欢聚在底楼车库房前做家务、聊家常,所以新邻居们的很多言谈举止、生活状态常常无意中被我耳闻目睹。
记得刚搬进不久的一天午间,我在自家阳台上看书,对面楼上几位居民坐在楼下空地上聊天。聊着聊着,有两个男人不知为什么话题突然争论起来,紧接着嗓门一个比一个高,最终俩人竟然对骂起来,而他们几位邻居连忙在一旁劝和着,不一会争吵平息下来,继而又回到原先聊天状态。想不到,傍晚时分我意外地看到那两个原来争吵的男人竟然又说又笑,像没有发生过争吵一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样的场景我又看到过几次。后来,与他们混熟了才知道,这些争吵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事,因为他们的性格脾气就是心直口快、有啥说啥,有时虽说是争吵但并无恶意,而且争过吵过就罢,从不往心里去。我想如此“秉性”,在我们“城里人”中是很少具备的。
其实,对面楼里那些所谓争吵毕竟不多,而邻里之间和谐相处、互相照应的感人场景却经常让我看到。比如,有的人家做了好吃的,习惯于送给左邻右舍品尝;有的人家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邻居们就会主动过去照应;有的人家来了亲戚家里住不下,邻居们会争着给腾房借宿……有一次,他们楼里有一个4岁男孩在楼下玩耍时走丢,整幢楼的居民都被牵动,大家自发地丢下手头活计满大街帮忙寻找,直到这个男孩找到了,大家才放下心来。
让我最羨慕的,是对面楼里经常笑声不断、热热闹闹,充满着友善、充满着生活气息,这与我们后面几幢居民楼里清清冷冷的情景形成了强烈对比。当然,这些截然不同的“情景”会引发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有一天,对面楼里一位老太太正巧一人在家,谁知深夜突发急病,对门邻居听到动静后马上赶过去,及时拨打了120急救车,接着又喊来几位邻居帮忙把老人抬上救护车,并一起跟到医院护理。由于送治及时、护理到位,老太太有惊无险,最终被治愈。而我们后面几幢楼里也发生过几起老人突发急病的事,但邻居往往并不知情,少有人前去帮忙。
与“新市民”相邻而居时间长了,我知道他们中有些人,因为长期住在乡间,生活比较随意,确有一些陋习,要一下子彻底改掉也不太可能,但这绝不是主流,他们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善良正直、勤劳朴实,是讲团结、重友情、懂报恩,这些正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不可缺少的素质。作为“城里人”,应该与“新市民”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尤其要虚心学习他们的优点。至于在选购住宅时,如果与“新市民”相邻,更应该坦然面对并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