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五点,南京栖霞区龙潭街道太平村总会出现一个小伙的身影。他骑着绿色的垃圾回收车,将村民放在家门口分类垃圾桶里的垃圾回收,然后赶往下一家。他就是95后陈涛,他见证了太平村的垃圾分类从无到有,“做这份工作我很有成就感。”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梦云/文 苏蕊/摄
每天准时出现在村民家门口,收取分类垃圾
陈涛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小伙,在太平村生活了24年。去年,太平村开始试行垃圾分类,在村里设置了垃圾亭、垃圾分类中转站,村民的家门口也摆上了分类垃圾桶。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太平村。这个村有700多户人家,每家门口都放了分类垃圾桶,主要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每天早晨,陈涛都会准时出现在村民的家门口,收取这些垃圾。村民亲切地称他为“垃圾分类小哥”。
像陈涛这样的“垃圾分类小哥”太平村共有三名,他们都来自南京易联瑞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陈涛介绍,“村民每人有一张积分卡,如果垃圾分类正确,我在回收垃圾的时候会帮他们录入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参与兑换活动,兑换一些生活用品。”
“现在大家积极性很高,都会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几个月前,情况还不是这样,陈涛回忆起一开始宣传垃圾分类时的遭遇,“刚开始居民还有一些抵触情绪,觉得我们这个是面子工程。”
居民更理解,工作效率变高,环境越来越好
谈起如何进入垃圾分类行业,陈涛说是误打误撞,去年他经朋友介绍进入了这家公司。
每天早起的日子,陈涛一开始有点不适应,“一入垃圾(分类)深似海,从此懒觉是路人。我主要负责150户村民,每天早上五点到九点收垃圾。试行半年多时间,能明显感觉到村民垃圾分类做得越来越好。”他介绍,之前二次分拣耗时一到两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半小时,这中间节省的时间就是村民垃圾分类质量的提高,“工作效率变高,居民更加理解,环境越来越好,是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