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宽,板凳长,统统可以放在掌心。
和茶杯一般高的灶台上,摆着拇指大小的热水瓶。小小的炉膛里点一支烟,“炊烟”从烟囱上方袅袅升起……此情此景,勾起老南京人儿时的回忆。
岁月留不住,但回忆也许可以复制一份,把旧时光留在掌心。南京有一位非遗高人做到了。他叫陈和生,今年71岁,是南京玄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作小木家具制作技艺——南京微型榫卯结构木作”代表性传承人。
他没学过一天木工,也没有图纸,照着记忆中的老物件,完成了原木色的微缩“复刻”。没有名贵的木材,也没有过于精细的打磨和涂彩,各个木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sǔn mǎo)相吻合。
每件作品,都可以放在掌心。更神奇的是,这些微型“老物件”,不仅外形神似,还“神还原”了内部构造。小小一枚木质剪刀,是可以绕轴转的;小小的抽屉、橱柜门,都是可以打开的;小小的热水瓶,就连瓶底的十字构架都有刻画;小小的爆米花机,开合自如……
从退休到现在,忙了这么多年,陈和生已经积攒下了近200件(套)“家当”,分为农器具、南京老行当、南京早点三个系列。家里的电视墙,被开辟成个人作品专属陈列展览区。
陈和生说,自己的作品每一种只做一件,代表自己心中独一份的回忆。别人想买,他都不卖。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静妍/文 吉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