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清平乐》里的宋仁宗,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身份——家喻户晓的“狸猫换太子”里那个太子。
实际上,当然没这个事儿。
历史,如何一步步变成了“谣言”?文脉君在知名历史作家吴钩的新作《宋仁宗:共治时代》一书中,找到了答案。该书通过对宋、元、明、清流传的众多史书、小说、剧本甚至评书、弹词的梳理,还原了宋仁宗的身世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如今的传奇故事。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郑文静
元杂剧《抱妆盒》
灵魂人物是宫女寇承御
“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是如何产生的呢?故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元朝无名氏编撰的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下面简称《抱妆盒》)。
《抱妆盒》以宋朝为历史背景,却不是取材于宋史,而是仿写自另一部元朝杂剧、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不管是拯救婴儿的基本情节,还是将婴儿藏于妆盒的细节,《抱妆盒》与《赵氏孤儿》都高度相似。更有意思的是,《赵氏孤儿》的主题是“存赵”,《抱妆盒》的主题是“救宋”,合起来即“存赵救宋”。元朝无名氏编撰出一部《抱妆盒》,也许是在隐讳地表达宋朝遗民“存赵救宋”的梦想。
剧本的核心情节是宫女寇承御与内侍陈琳拯救小太子,灵魂人物是寇承御。
剧本梗概如下:
宋真宗时,李美人生下太子,刘皇后心生嫉恨,密遣宫女寇承御将太子刺死,丢于金水桥下。寇承御与内侍陈琳商量要救太子。
陈琳将太子藏在黄封妆盒之中,带出宫来,交给楚王赵德芳抚养。
十年后,楚王领太子入宫见宋真宗,刘皇后起疑心,拷问寇承御,寇触阶自尽。真宗病重,以楚王第十二子(即陈琳救出的太子)入承皇嗣,是为宋仁宗。仁宗继位后,细问陈琳,这才得知自己生母为李美人。
不过,他不忍追究刘太后,只是奉李美人为纯圣皇太后,每日问安视膳。
元末明初《仁宗认母》
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
经由元杂剧《抱妆盒》的演绎,宋仁宗与刘太后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慢慢成为戏曲艺人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元末明初,散曲家汪元亨创作《仁宗认母》剧本,大概就是据《抱妆盒》敷演而成。
明成化年间《金丸记》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明成化年间,传奇剧本《金丸记》出现,基本情节跟《抱妆盒》差不多,显然也是从《抱妆盒》改编而来。
不过,明成化年间的一桩宫廷秘事,与《金丸记》故事高度相似:万贵妃就如剧中刘妃,纪妃就如剧中李妃,明孝宗就如剧中宋仁宗,而剧中的宫女寇承御和内侍陈琳,在宋史上找不到原型,却与救过明孝宗的宫婢张敏如出一辙。因此,后世有戏曲研究者认为,《金丸记》或“借宋事以寓意耳”。
《明史·后妃传》记载:
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群臣皆大喜。移妃(纪氏)居永寿宫,数召见。其年六月,妃(纪氏)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
弹词《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
包拯首次出现
成化年间,还有弹词《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流传。这一版本中,包公的角色开始出现了。
故事讲述包公到陈州粜米,一名贫婆前来告状,状告当今皇上不认生母。包公审得贫婆竟然是宋仁宗生母李妃——当年,李妃生下仁宗,却被刘妃调包,又受其陷害而流落陈州。最后,包公查明真相,使李妃与仁宗母子相认。
“狸猫换太子”传奇后半部分的故事框架,至此已由明朝弹词奠定。
明代小说《龙图公案》
宋仁宗沦为“打酱油”角色
明朝弹词奠定之后,包拯便成了“狸猫换太子”故事的主角,寇珠与陈琳沦为配角,宋仁宗本人更是变成“打酱油”的角色。
明代公案小说《龙图公案》《百家公案》均采用了这样的人物设定。
清代《正昭阳》
增加刘妃服毒自尽等细节
入清之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改编进入全盛时期。清传奇《正昭阳》由明传奇《金丸记》与包公案小说扩展而成,故事情节更加复杂,加入了宋真宗出征滇南、刘妃勾结太监郭槐骗走太子、摔死公主并反诬李妃、包公回朝审案、刘后服毒自尽的情节。
清代小说《万花楼演义》
“狸猫”出场成为关键
“狸猫换太子”这一具体的情节设计,最早出现在清代小说《万花楼演义》(大约成书于嘉庆年间)。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的说书艺人石玉昆以明代公案小说《龙图公案》为蓝本说书,沿用了“狸猫换太子”的情节设定,改编成说唱本《龙图耳录》。
清代长篇公案小说《三侠五义》
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
以《龙图耳录》为底本敷演而成的长篇公案小说《三侠五义》问世,于光绪五年(1879年)刊刻出版。《三侠五义》第一回“设阴谋临产换太子奋侠义替死换皇娘”讲的,便是“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
《三侠五义》部分情节:
仁宗皇帝登了大宝,就封刘后为太后。
之后,钦差大臣包拯出巡各地,途经陈州,身居破窑、双目失明的李妃闻讯,前来申冤,将已往之事,滔滔不绝,述说一番。包公闻听,吓得惊疑不止,连忙立起身来,问道:“言虽如此,不知有何证据?”
李妃从里衣内掏出金丸一粒,上刻着“玉宸宫”字样并娘娘名号。包公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不敢草率行事,悄悄将李妃接回开封府,送入南清宫与狄娘娘见面,又设法让仁宗皇帝与李妃母子相认,取得仁宗御笔圣旨,拿下郭槐,审得供词。
刘后见奸计败露,惊惧而亡。从此黎民、内外臣宰方知太后姓李,却不姓刘。
“狸猫换太子”故事不但随着《三侠五义》等小说在市民读者中流传,而且被民间艺人改编成多种曲艺底本、剧本,以各种曲艺形式流布于天下。
如子弟书(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有《盘盒》《救主》《拷御》;宝卷有《李宸妃冷宫受苦宝卷》《阴审郭淮宝卷》《狸猫宝卷》;鼓词有《狸猫换太子初集》《拷打寇承玉》;京剧有《打龙袍》《狸猫换太子》等。湘剧、汉剧、滇剧、徽剧、川剧、豫剧、绍剧、秦腔、昆曲、梆子戏甚至地方傩戏中,“狸猫换太子”也是长盛不衰的剧目。
在流传的过程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离宋朝的史实越来越远。
电视剧《包青天》
展昭、八贤王都是重要角色
电视剧版《包青天》,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关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来源,其中“打龙袍”的情节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
电视剧相关情节:
原来当今皇帝名义上是八贤王之子,实际上却是李氏当年那被换走的亲生骨肉。此事唯有李氏、内监主管陈琳、八贤王夫妇知道内情。
包拯趁皇上独自在相国寺烧香时安排李氏上前相会。
李氏思子心切,见皇上不肯相信自己,一怒之下竟杖打皇上。皇上当时虽大怒离去,但母子天性作用,回宫后多方打听,发现了许多疑点。八贤王被包拯诚意感动,下定决心,向皇上说明真相。仁宗与李妃母子团圆,抱头痛哭。
仁宗深恨自己犯了“不孝”之罪,问包拯应该如何论罪。包拯让仁宗脱下龙袍,杖打五十以作惩戒。
历史真相
宋仁宗赵祯
和他的三位母亲
宋仁宗赵祯为宋真宗第六子,生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2020年,正好是宋仁宗诞辰1010周年。
他的生母李氏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初入宫,为章献太后(刘妃)侍儿,庄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宋史·后妃传》)刘妃即刘娥,为真宗宠妃。
身为宫女的李氏根本不可能与得宠的刘妃争夺皇后之位,刘妃抱养侍女所生皇子,也是合乎当时宗法的,并不需要动用诡计。不过,因为真宗此前的五个儿子先后夭折,只剩下这一个儿子,所以赵祯顺理成章成为皇位继承人。
而刘妃也因此受益,在抱养这个儿子三年后,被封为皇后。
刘娥虽然疼爱这个孩子,但她性格刚毅、人又聪慧,比起相夫教子更关注治国理政。因此日常照料孩子的,其实是她的好姐妹杨淑妃。
赵祯一天天长大,知道自己有两位母亲,一位是大娘娘刘氏,对他如严父;还有一位是小娘娘杨氏,对他如慈母。
生母在世之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身世,因而并无认母之举。当他得悉生身母亲为李氏时,已是明道二年(1033年),当时包拯还在家乡侍奉双亲,不可能参与调查这起宫廷谜案。至于八千岁、狄娘娘、宦官郭槐与陈琳、宫女寇珠,则是虚构出来的文学人物,史无其人。
好书推荐
《宋仁宗:共治时代》
吴钩 著
2020年4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