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 鲍安顺
陆文夫是小说家,也是美食家,他在《姑苏菜艺》里说,一位朋友不是因莼鲈之思而归故里,竟然是为了吃青菜而回来的。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莼鲈之思这个成语,也对陆文夫刻意猎奇的说法感到新鲜,那青菜有什么好吃的?那莼鲈之思里的莼菜不也是青菜?只不过是水里青菜罢了。
后来去了苏州,吃了莼菜后才知道,它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长出叶片,叶片深绿色,椭圆形,小小的,浮生水面,或潜水中,那嫩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可食用,没有味道,口感鲜嫩爽滑,富含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
那鲈鱼,我在《太平广记》里读知,吴地献贡给隋炀帝鲈鱼干脍,宫厨用清水泡发,沥水装盘,伴上香薷花叶,并用香薷花穗点缀,那鱼形如新鲜鱼片,鲜美至极,还伴着芳香宜人的花香。于是世上就有了号称“东南佳味”的鲈鱼脍,也有了“金齑玉脍”的尤物美誉。苏州人烹调鲈鱼,讲究活鲜,甚至不用刀剖腹,而用竹筷从鱼口插入鱼腹,将内脏取出,洗净以后仍然放还腹中。因为只有这样,才丝毫不损鲈鱼鲜味。这倒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故乡沿江江南吃鲥鱼时,父亲从不去鳞,还说这样清蒸出来,才不失鲥鱼完美珍奇的鲜美。
将莼菜与鲈鱼弄到一起,才有了纯鲈之思。那是个典故,后来成了著名成语。
张季鹰(张翰),苏州人,西晋文学家,留侯张良后裔,曾在洛阳做官。有年秋天,张翰在家中请朋友小聚,酒宴热闹之时,忽然刮来一阵秋风。张翰触景生情,他对朋友们说,想起了老家苏州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还说人一辈子最快乐的莫过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哪能为了高官厚禄,为了一个虚无的好名声,离家千里之外呢?他说到做到,第二天就上书辞官回乡,说走就走。事实上,张翰以思念家乡美食为由辞官,只是个借口。当时在位的晋惠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弱智皇帝,因为那句“何不食肉糜乎”而名贯古今,是个昏庸皇帝。果然,后来爆发了“八王之乱”,骨肉相残,齐王兵败后,他的幕僚个个罹祸而亡,而他的老下属张翰则躲过一劫。《资治通鉴》记录了张翰故事,虽为小事,对张翰来说却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余生过上了“扁舟一叶泛平湖,郎采莼丝妾钓鲈”的闲趣生活。
这位西晋文人,后来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他的一句诗“黄花如散金”,在唐代还被朝廷用来命题举士。他还有极好的书法功底,风格古雅朴实。据说,宋理宗时掌有实权的大臣贾似道,专门藏有张翰的墨帖《思乡帖》,那帖里思乡之情,居然与莼鲈之思有关。
历代文人为此写下了许多优美诗句,有趣的是,莼鲈之思在唐代还传到了日本。当时天皇嵯峨,拟张志和的《渔夫词》,写下了“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莼鲈之思”,是乡愁,动情而煽情。我想,张翰的纯鲈之思,与陶渊明同也不同,与范蠡不同也同。也就是说,张翰与陶翁一样弃官从文有了建树,可是他没有更高的人文风骨,只是多了点风花雪月的怡情。与范蠡不同,是他回到江南水乡,没有下海经商,成为一代巨贾,相同的是他们都逃避了君王,一个霸道无情,一个昏庸无能。其实,他俩逃走江湖,只是自保身家性命,不至于千古奇冤地兔死狗烹,或者成为争夺江山的冤死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