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4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高峰:文学的伟大在无用之用
  高峰 受访者供图
  《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
  高峰 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南京荣膺“世界文学之都”。而在此前三个月,一部首次专述南京一地古代文学史的著作《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悄然出版。该书结合南京历史文化的迭代,绘出一幅南京文学演进的长卷,无意中佐证了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独特魅力。这是一种恰逢其时的巧合,其后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撰著此书历经的十年之功。

  “学术的追求,说到底,就是释疑解惑、求其心安而已。”高峰说,要想真正做到“心安”是很难的,既要有学术的诚心,也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恒心,不能骗别人,更不能骗自己,学术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凡

  1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古都南京,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学者们也一直试图运用新的视角和方法,不断探索金陵文脉。

  此次撰著《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高峰选择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来切入。多年以来,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唐宋诗词,但不管是研究花间词,还是南唐文学,都非常注重巴蜀文化、江南文化对于研究对象产生的重要作用,对古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方面格外关注。

  在书中,高峰带领着读者穿越了南京的千年文学长河。“我们可以从六朝文学当中看到萧散、华美的艺术风韵,从唐宋文学当中看到李白的潇洒、杜牧的风流、李煜的奢华、王安石的忧患、辛弃疾的悲愤,从明清文学当中看到方孝孺的骨鲠无畏、清初遗民的亡国之戚、孔尚任的血溅桃花、曹雪芹的红楼一梦、吴敬梓的市井风情、袁枚的性灵放任……所有这些,都足以让人流连忘返、无限感怀。”

  文化与文学,在书中有机互动。在高峰看来,南京古代文化由于深厚的历史积淀,滋生出南京古代文学或华贵苍远、或旖旎俗艳、或清幽雅逸的各具风格的艺术格调;而那些感怀六朝如梦、叹息悲恨相续的文学歌咏,又是古都南京经历多次沧桑巨变的文化变迁的绝好写照。文学当中所体现的沉稳雄伟而不失灵动温婉、感伤怀旧而又能开放包容的特征,正是金陵王气的最佳诠释。

  高峰既要仔细梳理历代文人在南京的行迹,歌咏南京的篇什,给予准确的学术定位,还要抱持“理解之同情”,深刻体会这些作品当中的意蕴内涵,揭示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所以高峰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道:“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

  在《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出版后的三个月,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入选“世界文学之都”。从这本书中,我们正好看到了“之所以是南京”的底气。

  “老实说,这是我始料未及的。”高峰说。但是这种恰逢其时的巧合又与他的治学之道不谋而合。“我们搞学术研究,讲求‘顶天立地’,既要做高端的学术理论探讨,又要关注眼前生活的土地,两者应当互为支撑。‘顶天’体现理论的高度,保证学术研究的高品质;‘立地’体现研究的广度,成为深化理论探索的源头活水,并且可以为地方文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中国文学史、南京地方史料中搜辑遴选各方作品、文献汇为鸿篇,高峰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坦言,承担如此大的项目,确实如履薄冰,心里也有顾虑。一来,他不是南京人,生怕书里面写的地名、掌故张冠李戴闹笑话;二来,他的学术方向是唐宋文学,对于六朝、元明清文学不够熟悉。为此,他埋头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能看的书都看过几遍,一段一段地啃硬骨头。

  “学术的追求,说到底,就是释疑解惑、求其心安而已。”从2005年开始,高峰因在学校承担行政管理工作,科研工作受到了牵制,他的学术研究都是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利用平时晚上以及节假日完成。从读大学开始,他就养成了军事化的时间管理习惯,每年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每周、每天要做什么具体事情,都有严格的规划。

  熟悉高峰的人都知道,他几乎从不应酬,每年寒暑假都闷在家里,埋头学术,字斟句酌,一条一条地核查材料。这本书稿总共72万多字,仔细审读一遍就得花半个月时间,其中的苦是别人难以想象的。联想到他担任《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时,责编一名博士生的稿件,曾到图书馆逐一核对近200条注释,这种治学态度始终如一。

  “学术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过徜徉于学术的海洋,也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完成了撰著任务,我也算是心有所安了。”他说道。

  3

  作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掌门人,谈论当下“文学之用”这一话题时,高峰援引了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一句致辞回答:“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从古代文学的领域,高峰对文学的“无用之用”做了阐述。“文学有三个要素:它是以语言为工具,以感情来打动人,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对于文学,华东师范大学的钱谷融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文学是人学》,就是说,文学是用艺术化的形式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世界,所以文学是生动的,是有灵性的。中国古代文学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形象的载体,古代的那些东西从物质角度来讲很多都已不复存在,但是透过文学,人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所思所想,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那么,我们学文学有什么作用呢?“古代文、史、哲是不分家的,我们学历史、学哲学,可以让人知成败、辨是非。学文学可以涵养人的性情,文质彬彬,方为君子。”高峰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以深厚的人文情怀来待人接物,彰显出高雅脱俗的文化品位。“当今社会文化分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你无法改变别人,只能做好自己,坚守好自己的底线和格调。对于我们学文学的人来说,不管你将来做什么,都要有对文学的一颗赤诚的心。或者说,你比别人优越的地方在哪里呢?你曾经有一个梦,你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梦,你始终有这样一个优雅的东西,它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他说道。

  最后,高峰给在校学生们送上了寄语:“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境界,真正能够识好歹,知轻重,能进退,懂舍得,做一个有品节、有格调、有情趣的文化人。”

  对话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生

  读品:哪些人对您的学术道路有过决定性和指引性的影响?

  高峰:在我的学术道路上,许多前辈学者都给予了我热情的关心和帮助。印象最深的,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张中先生。他是“文革”结束后北大招收的第一届硕士,人生经历非常丰富,思想深刻,学贯中西。当时一位导师只带一名研究生,我是他的关门弟子。他和我的关系亲如父子,教给我许多人生的道理和治学经验。在张老师的影响下,我阅读了大量哲学和文艺理论书籍,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我的逻辑思辨和理论分析的能力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有了很大提升。还有我的博士生导师钟振振先生。他是词学大家,在文献考证、文本解读和诗词创作等方面卓有成就。

  

  读品:这是一部厚重之作,但读起来并不晦涩难懂,怎样做到举重若轻?

  高峰: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是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义理、考据、辞章完美结合,要让读者能够看懂,这才是学术的根本和宗旨。在这方面,我非常推崇北京大学的林庚先生、袁行霈先生,他们的文章犹如行云流水,纯净自然,沁人心脾。我也很崇敬我们南师已故的吴调公先生以及师伯杨海明先生,他对文学研究很深,写出来的文字是那么优美,真是有很高的境界。我由于学识比较浅陋,难以做多少高深的研究,基本集中在作品论、作家论、文学流派、艺术审美这些方面,不过从来不故弄玄虚、晦涩难懂,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力求资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给人以轻松舒适的阅读感受。当然,这部书确实部头很大,普通读者阅读可能有畏难情绪。出版社最近在跟我联系,打算用更加浅显的文字配上优美插图,修订出版分册普及本,对此我也没什么意见。另外,我撷取《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当中的典型人物和生动事例,改写成文化讲座《南京的文化传统与文学成就》讲稿。我想,我们高校的人文学者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使命。

  

  读品:对南京未来的文学发展,您有怎样的预期?

  高峰:我们从事南京的文化和文学建设,要“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生”。目前,南京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如何擦亮、彰显这块牌子?如何继承优秀文学传统,整合当下的文学力量,强化“世界文学之都”的品牌意识和责任担当,彰显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拿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文学作品,产生举世瞩目的文学成就?确实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谋划的问题。

  

  读品:最近这段特殊时期您进行了哪些阅读和写作?

  高峰:疫情期间,我的心情比较郁闷,但是手头上的工作非常繁重。我反复阅读大量文献,最终完成了省社科基金项目“五代十国历史演进与文学流变研究”约17万字的结项成果;撰写了3万多字的论文《中国古代军旅诗歌与尚武精神》。去年我受邀担任《镇江通史》副总主编,负责宋代部分的书稿撰写,疫情期间我抄录了10万字的文献材料,为接下来的提纲制定和论文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还受邀承担省社科基金江苏文脉专项“李煜传”的撰写任务,疫情期间也开始阅读相关文献,准备利用暑假完成部分书稿。

  高峰

  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韵文学会会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多年从事中国文学与地域文化、唐宋诗词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已出版《花间词研究》《江苏词文化史论》《乱世中的优雅——南唐文学研究》《彼年红豆——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漫谈》等多部学术论著。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