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抗击新冠肺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4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深入最危险的新闻一线
他用笔传递疫情下的武汉温度
  熊平平在武汉的工作照

  “我是湖北人,没有理由不去!”1月28日晚,现代快报记者熊平平主动请战,与其他5位同事成为中宣部采访团队的成员,也是疫情暴发后江苏第一批赴武汉的媒体人。白天采访,写稿到凌晨,在武汉的两个多月里,这位90后记者采写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疫情之下的武汉温度。同时,他还和同事利用碎片时间在网上收集求助信息,走访调查社区收治情况,为切实推进“应收尽收、不漏一人”政策,贡献了应有的力量。3月31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熊平平同志江苏“最美抗疫先锋”荣誉称号。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张然/文 顾炜 顾闻/摄

  主动请战!“我是湖北人,没有理由不去”

  1991年出生的熊平平是湖北黄冈人,刚结婚半年。按照老家的习俗,婚后第一个春节,他应该带着新婚妻子回家过年。年前湖北疫情暴发,他和妻子退掉了大年三十回老家的车票。

  疫情当前,回家可缓,但有战必应。1月28日晚,现代快报社连夜组建首批6人报道组前往武汉,熊平平主动请战,作为现代快报“武汉战疫队”的一员,毅然踏上去武汉的征程。他说:“不知道该怎么和妻子开口,岳父岳母起初也不赞成。但我是湖北人,那么多医疗工作者都去帮助我的家乡了,我没有理由不去。”

  作为疫情暴发后江苏第一批赴武汉的媒体人,最危险的地方成为他们奔赴的新闻现场。“刚到武汉的时候,说不怕是假的,因为我们的敌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但在一次次的采访中,熊平平的心里很快被满满的责任和感动占据。

  深入最危险的新闻一线,他采写大量感人的战疫新闻

  在武汉,熊平平的主要任务是采访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区防控工作,两个多月的时间,他采写了大量鲜活感人的战疫新闻。来自汶川的90后女孩王利,曾经在汶川地震中逃过生死劫难。在武汉封城前,她选择留下做一名志愿者,为武汉市民提供出行保障。“为了做采访,我之前联系了她四天,她一直婉拒,理由是做志愿服务不需留名,武汉疫情严峻,她能做的很少,让我采访报道一线医护人员。”但是,熊平平想把这份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他用诚意打动了王利。王利接受了采访,她的故事和精神也打动了千万人。“我们的报道让很多人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来。在武汉街头,我们看到很多普通人在送货、对接资源,维持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行。”

  “武汉市肺科医院的ICU病房,离死神最近的地方。一场场无声的较量,惊心动魄。收治在这里的,都是极危重症患者。病房里,10张床,9个病人,光ECMO就上了四台。”3月3日,《对话:离死神最近的病房》一文发表,熊平平通过报道展现了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如何在生死线上争分夺秒抢救患者。报道发布两小时内获得了200多万浏览量。

  但在采访的当晚,熊平平却失眠了。“脑海里全都是忙碌的医生护士、刚离开的病人、嘀嘀嘀响的医疗设备,对于生命、对于病毒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那一晚的所思所想将终生铭记。”

  参加各类重要新闻发布会、采访权威人士,发布最及时准确的信息,也是熊平平每天最重要的工作。2月15日上午,国新办首次把新闻发布会开到武汉,熊平平线上提问上任后首度亮相发布会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王贺胜。在武汉,为了尽快将第一手资讯传递出去,不管多晚,熊平平都坚持当天出稿,“经常写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7点多又要起来出去采访了。”

  展开社区调查,他用手中的笔推进“应收尽收”

  望着武汉空荡荡的街道,熊平平感触很深,“湖北人这次遭罪了!”肩负记录者的使命,这个湖北伢的心里更多了一份悲悯,所以他格外留意武汉市民的求助信息。在微博上搜关键词、在微信公号相关新闻下翻看评论、让采访对象帮忙留意、主动加入一些求助群,“早晨醒了就刷,临睡前也刷,采访路上也会刷,甚至是在采访的时候,消息来了也会看,因为晚一天报上去,他们可能就晚一天得到救治。如果我多帮到一个人,背后就是一个家庭。”让熊平平感到欣慰的是,明显能感觉到收集到的求助信息越来越少,“2月上旬一天几十条,中下旬开始,一天只能收集到几条了。”

  2月3日下午,熊平平临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调查社区收治情况。他和同事立刻动身,赶往武汉江岸区后湖街道。“这个街道位于武汉老城区,面积大,调查难度也比较大。”下午两点半,熊平平来到街道办找街道书记,要来了所有居民的拉网排查信息,是一个数据庞大的Excel表格,上面涵盖了姓名、症状、有无收治等信息。4点半回到酒店,他和同事就开始对这些信息进行筛查、统计。刚完成的调查报告被连夜发走,中央指导组看到数据以后表示,要追责,要应收尽收。“我们的调查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后来方舱医院的建设。”

  其实,武汉和熊平平的老家黄冈,只不过半个小时高铁就能到达,但是两个多月来,他也没机会回家看看,“我挺担心爸妈的,因为黄冈的医疗资源不如武汉,而且老家那边有不少在武汉打工的人,都赶在年前回去了。”他只有每天通过电话和父母联系,而且父母至今不知道他身在武汉,“我和他们说我在南京,在家办公不用出门,希望他们不要为我担心”。

  眼下,熊平平已经在武汉一线奋战了两个多月,其间没有休息过一天。他说,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