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平
春节前集中看了岱平的作品,这批画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临摹宋人、元人的一批画,另一部分是他自己画的写生的作品,所以我觉得他的路子非常正。因为我们说宋骨元韵,宋代人的大结构,包括他们用笔的骨力,是中国山水画赖以支撑的一种力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山水的第一步能够把宋人的大结构拿到手,把他雄强的笔力拿到手,把他的结构法则拿到手,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元人是讲究韵法,因为到了元代中国文人画已经基本成熟了;作画的材料也从以绢为主转移到以纸为主。中国纸的创造特别是书画纸这种特定的创造是举世无双的,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与之相媲美。中国的墨和纸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品味,这种品味其他绘画也完全没有,这是中国独具的。所以经过元代文人画的完备和发展,经过笔墨这种特殊材质应用的自如,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所以这个时期,我们说是宋骨元韵。岱平掌握了这两条中国画传统的基础,有了这样的根基,所以他的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他还有写生的功底,多少年来他都到各地去勤奋地写生,而且我看他主要是墨笔的写生,所以他还是在强调中国画的基础就是笔墨。他从大自然,从写生中间获得灵感,获得画意,结合着宋人元人甚至明清的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进行研究,进行探索,所以他这条路是正的。
路是正的,画也是学有所得。学宋人像宋人,学元人像元人,而且慢慢地开始将这些融会贯通,慢慢地去用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我不主张过早地形成风格,过早地形成风格实际上就是落入一个套子,用这个套子拘束自己,许多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画一个样子的画,不断地重复自己,我觉得这是没有出息的。我觉得岱平没有走这条路,他在大量地吸纳,包括传统包括大自然的同时,慢慢地变化自己的风格,慢慢地实践和研究,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兴趣,但又是具备深厚中国文化传统的风格,我觉得这是他的将来。他的勤奋,他的多思与好学,我相信这个辉煌的将来是一定能够到来的。
(文字系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史论家萧平老师2020年3月13日视频讲话实录)
沉古意新——熊岱平的山水画境
□樊波
我与岱平初次相晤是在新华日报美术馆的展览上,当时他作为副馆长对展览布置和安排的认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展览中也有他的几件小幅作品,但同样给了我极为鲜明的印象。
后来得知岱平复进国美研修,进而又在绘画艺术精进探究,声名鹊起,活跃画坛,为同道所赞……我这里想说,提起岱平的画,可以讲一下如下几个话题。
第一个话题,他对中国画传统有一种极为虔诚的学术态度和深入贴近的精神。李可染当年曾说过,对中国画要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这句话实际上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包括我们艺术院校的学生。很多学子画几笔传统就急于弄出个自己的图式和样貌(或许是市场诱惑吧,还是教育理念问题,我还难以确定)。但岱平则不然,据我所知,他近对明清上溯宋元诸家,皆能悉心仿学,深入其髓,所费心力和神思显然超越众群,似乎很难说他摹古是为了打基础还是天然与古人古境相亲,传统在他的笔下仿佛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叙述,成为他心性的由衷吐露,我想只有这样的状态,才能真正把古人传统化为己有吧。
第二个话题,岱平无论是摹古还是创作,使我总想起清人王翚那句名言: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泽唐人气韵。元人笔墨灵动流畅,宋人丘壑严整,唐人气韵高格,这或许是后人在经历了画史充分发展和积淀悟出的道理,也是岱平绘画所追求并呈现出来的境界。岱平山水用笔宛转沉潜,墨色明洁,结构富于变化而又秩序合理,整个画面的意境把握和展示皆能一一到位,谦然平和,显示了他很好的艺术修养和感觉。毫无现在画坛急功近利的气息,也不像一些人对古法浅尝辄止的表象掠影,他在综合传统精粹上完全是诚心诚意的态度,并透出一脉掩不住的才情。
第三个话题,我曾对他说过,其实江苏虽为绘画传统的重镇,但他的家乡江西也是传统的胜地。不必追远述之,明有八大山人,近有黄秋园和傅抱石,皆为画坛人杰雄才。所以他如今活跃于金陵画坛,但故乡的艺术和文化对他的影响恐也是无形而潜在的。先人所谓入乎其内,出于其外,岱平现在是入内还是出外呢,岱平对这一道理当然了然于胸的。他现在更接近黄秋园,但也力追傅抱石,我这里不是指他的画法风格,而是指他的艺术状态。他曾如董其昌和石涛所言,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大量写生作品就是很好的明证。再进一步,则应成为八大山人,成为当今的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八大山人。这同样不是指他与八大画法一律,而是指八大所代表的那种独创精神。我相信岱平有这样的抱负和雄心,也有这样的底气和禀赋,他这么年轻,这样有活力,这样对艺术痴迷和执著,未来在中国画坛成为翘楚是可期待的。
概言之,岱平山水,有古法,有格调,也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令人畅神的境界。我看好他,并力赞他的追求和成就。
(写于2020年3月,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熊岱平
号苍润斋主,有竹居士,1977年生于江西丰城,现居南京。现为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报业传媒书画院副秘书长,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5年至2011年在南京军区某通信总站历任文书、放映员、电影组组长,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201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高研班,;2014年至2018年8月在新华日报社工作,曾任新华报业集团全媒体艺术馆副馆长、国画创作室主任;2016年先后成为扬州市国画院特聘研究员,镇江国画院特聘研究员,常州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泰州美术馆特聘研究员;2018年就读于中国美院第五届山水创作研修班;2019年就读于中国美院首届山水重大题材班;2019年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聘为美育导师。作品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东方卫报》《大江南收藏报》《壹收藏》等报刊上发表 。
熊岱平艺术风格
熊岱平是一位游弋于复古与创新之间而发展得有声有色的知名青年画家。他信而好古、谦逊爱学、转益多师、孜孜不倦,其亲近传统、渐入化境,已颇具特色。其作品好逸格,亦多具逸趣,意与古会,因而在其作品中,对逸格与逸笔、逸墨的追求屡屡跃然纸上。熊岱平作品以古训为法则,经典为仪轨,由一家及众家,由师古臻于造化,高逸如云林,潜心入纸,平淡出境,其择法取高,追慕先贤,不媚不俗,画法轻松,画面洁净灵透,疏散遒劲,简而意纯,以一种朴素的方式来完成内心澹然天真的表达。学古不泥古,更不是复古。他在传统的学习中循序渐进乐而忘返,并逐步形成了自己清新、明朗、雅丽和灵动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