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不远千里背来年糕的叔父

  □南京 王慧骐

  看过一个说年味的电视片,讲到已列入国家产地保护的江西弋阳的年糕(又称大禾米粿),其制作过程是怎样的一种艰辛——从选米、洗净、浸泡,到入甑以大火蒸熟,再放入石臼之中用木槌反复捶打;待打绒后捏成团,二次入甑,燃大火复蒸;之后再行循环,做足“三蒸两百捶”方才大功告成。说弋阳人打年糕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此处所产稻谷一年仅一次收成,春播、夏种、秋养、冬收,吸“四季之水”,得“天地之养”,故尤显软糯。所制年糕洁白如霜透明如玉,油光发亮,韧性甚好,较他处年糕,无疑胜出一筹。

  这产自弋阳的美物其实在我少年时便已品尝过多次,只是一直不知其得来竟如此不易。今日睹物思人,想到了当年不远千里从弋阳把重达几十斤的年糕哼哧哼哧背来的叔父。

  祖父生有二子。父亲年长,少时肯读书,考上大学后也就早早离乡;而小他十岁的叔父,则因厌于学业而未能摆脱贫困之故里,解放后不久去了邻县弋阳的一座垦殖场当农工。由于没什么文化,终日辛劳也只能混饱个肚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侄辈几个已陆续出生并长大。记得每年临近春节,叔父早在腊月初始就找人相帮打好年糕,而后乘汽车转火车,几天几夜,经受旅途劳顿,跨越三省来到他并不熟悉的扬州,为的是和我们一道过个团圆年。一年里的绝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孤单而寂寞的,所以每次来了他都想多留些时候。过年那一段全家老小的忙碌与欢乐,记忆中总有叔父并不高大却憨实的身影。

  惜因种种缘故,叔父这一生终身未娶而无子嗣;可怜六十岁不到又碰上效力大半辈子的农场宣告倒闭,遂孑然一身来到他兄长身边。最后的几年则由幼时受过其抚养的侄女(我大姐)照料其生活起居。辞世之年为八十二岁。我们兄弟在扬州为他选了块墓地,让其与兄嫂(我父母)相伴,比邻而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