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20世纪的传奇相遇
为想象提供无限可能
  《奇遇词典》
  [英]克雷格·布朗 著 叶心可 译
  漓江出版社

  □思郁

  帕斯卡尔有句名言说,人类所有的灾难都源于不想独自呆在房间里。人与人的相遇才会产生历史。相遇的历史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可以改变历史,有的留下了传奇,有的制造了冲突。当然,大多数人的相遇都是平淡无奇。所以,我们会把那些相遇产生的火花称作奇遇。

  随便举个例子吧,1969年11月,年轻的朋克诗人派蒂·史密斯在切尔西旅馆遇到了艾伦·金斯伯格。

  当时史密斯还未成名,跟几个朋友总是表演即兴创作和行为艺术,以此维持简单的生计。某天潮湿的午后,史密斯突然想吃一个三明治,她翻遍了整个房间,终于凑够了能买一个三明治的55美分。她来到自动贩卖机跟前,投币,选中三明治,打开玻璃盖,她想要的三明治没有出现。她发现了一个新的标示,三明治涨价了,变成了65美分。她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蓄着黑色卷胡子的胖男人出现了,帮她投了10美分,还请她喝了一杯咖啡,互相做了介绍,聊了很久沃尔特·惠特曼。这个男人就是《嚎叫》的作者、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伯格。他们相遇时,金斯伯格刚从他的老朋友、同属垮掉一代的代表人物、写过《在路上》的杰克·凯鲁亚克的葬礼上回来。就这样,因为一个三明治的意外涨价,金斯伯格和派蒂·史密斯相遇了,并建立了一生的友谊。他们都是热衷于制造传奇的人物,多年之后,他们开始回忆这次相遇。金斯伯格问她:你会怎么描述我们的相遇?史密斯回答说:在我饿的时候你喂了我。

  文学史上这样的相遇数不胜数。美国的幽默作家克雷格·布朗搜集了20世纪诸多名流之间的相遇,选出了101场相遇的瞬间,通过书写他们相遇的故事集结了一本《奇遇词典》。从列夫·托尔斯泰到安迪·沃霍尔,从希特勒到尼克松、从麦当娜到戴安娜王妃、从哲学家罗素到小说家吉卜林……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是词典的形式,当然是按照字幕排列顺序,大概也是巧合,词典的第一篇相遇涉及到了希特勒,最后一篇也涉及到了希特勒的相遇。第一篇发生在1931年8月,其时希特勒即将迎来他的生日,他在党内的势力正如日中天,声望与日俱增,他的自传《我的奋斗》热销了五万册,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当他走上街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陌生人向他索要签名。

  而与他相遇的另一方是英国贵族、刚满19岁的富家子弟约翰·斯科特-埃利斯。这位是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读过伊顿公学,但表现很糟糕,被学校开除后,他打算去德国呆一段时间,学习一下德语。他刚到德国一周,就给自己买了一辆跑车,第一次在慕尼黑的道路上试驾,为了熟悉当地的道路和交通规则,避免任何交通违章,他还邀请了一位当地的老朋友陪同试驾。在一个街道拐弯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走下了人行道,撞上了他的车。那个路人四十出头,留着小胡子,一只脚跪在地上。埃利斯有点不知所措,那人自己费力地站了起来。他赶紧打开车窗,让副驾驶上的当地朋友跟这位行人进行交涉。幸好路人没有多大伤,两人最终握手言和,没有过多追究。路人拂去了身上的灰尘,转身而去。两人也驾车离开。随后当地的朋友告诉约翰,那人是德国的一位名人、政党领袖,他叫阿道夫·希特勒。

  多年后,埃利斯经常提起他与希特勒的意外相遇,他总是假想着各种可能性,“或许曾有那么几十秒的时间,我用我笨拙的双手握住了欧洲历史的走向。他只是被撞得晃了晃,但假如当时我把他撞死了,那么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将改写。”

  可惜的是,历史来不得这样的假如,而他们的相遇并没有改变历史的任何可能性。我们用自己的想象虚构了历史的车轮方向,这大概正是这本《奇遇词典》最有魅力的地方。这些20世纪的各种名流相遇的故事,只不过是在真实的故事上进行的想象力的加工。

  ■好书试读

  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回忆的长廊上,一一唱名我教过的学生时,我总是忽略眼镜仔。想起他总是不愉快,甚至连“荣星花园”四个字,在记忆上也成了一种负担。令我不愉快的,并非眼镜仔这孩子,相反我很喜欢他,但想起他,就无可避免地,必须同时面对在他背后,那些我无力处理的人和事。

  眼镜仔的妈妈,不妨称她小圆妈好了。她给人的印象就是圆滚滚的,脸圆手圆,身材也圆。初次见面,我就见识到她强势的作风。她语速很快,连珠炮似的朝我射来,说话时手腕的摆动幅度也非常大:“老师,我跟你说,我这孩子就是笨,做什么事情就是慢,怎么教都教不会,之前的老师都放弃了。”她一抬眼,扳指一算,“你是他第十个还是第十一个家教。我跟他说,这次再没有效果,我就一个老师也不给他请了,让他自生自灭!”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吴晓乐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我的名字叫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我曾经为政府服务,但现在,我为民众服务。我花了将近30年才明白这是有差别的,而当我明白时,我在办公室里惹出了一些纰漏。结果,我现在把时间都用于保护民众不受我以前身份的危害——一个中情局和国安局的间谍,一个自以为可以打造美好世界的年轻技术专家。

  我在美国情报系统的工作生涯仅持续了短短七年,我讶异地发现,这只比我在不是自己所选择的国家流亡的时间多了一年而已。然而,在七年的任职期间,我经历了美国间谍活动史上最巨大的改变——由锁定监视个人转变为大量监视全部人口。我在技术上进行协助,让一个政府得以搜集全世界的数字通信,长期储存,并且随意在其中搜寻。

  《永久记录》 〔美〕爱德华·斯诺登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