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推氧气瓶的工人写普通人的生活:
《美顺与长生》感动文学圈
  《美顺与长生》
  毛建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1

  《美顺与长生》是毛建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个叫美顺的山里姑娘远嫁京城后卑微又坚忍的抗争,一个阿甘式的男人纯真质朴又温润妥帖的款款爱意。在看似不可能的婚姻中,成就了世间最温暖的爱。

  这是一部从生活里长出来的小说。整部小说没有繁复修辞,没有精巧长句,甚至没有过于复杂的情节,但是字里行间,准确自然,起承转合咬劲有力,绵密细致,有种一履一印的浑然温度。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曦

  看似不可能的婚姻中,成就世间最温暖的爱

  毛建军1958年生于北京,现在是朝阳医院推氧气瓶的一名普通工人。

  1995年从东北来到北京的张华经别人介绍和“大龄男青年”毛建军相识,1997年结婚,后育有一女。

  妻子张华曾经做过“小红帽”管庄站的报纸投递员。因为妻子张华,毛建军开始留意到大量来北京的外地人。

  工作后,相继接触过很多工友、朋友,细谈之后,如他这样的北京人十之八九——荫着父一辈,或爷一辈、祖一辈的全成了北京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竟如凤毛麟角,即便是公认的最能表现北京人喜怒哀乐的老舍先生,细究之下,也算不得北京人,尽管先生家居北京的时间已经足够长。

  毛建军曾写过一篇名为《谁是“北京人”》的“自白”。“我是北京人,妻不是。她如小说中的美顺,从东北嫁到了北京。十几年过去了,我依旧是北京人,她依旧是外地人,她还没熬够当一个北京人的条件。”

  毛建军有了一个不可能的臆想:没有了这些不是北京人的北京,还会是现如今的北京吗?

  2005年初,北京的户籍制度有了一个人性化的更改,他们的女儿率先挤进北京人的行列。毛建军至今还记得女儿户口填上“北京”二字,妻子喜极而泣的样子。

  可当妻子四十五岁,终于熬到可以成为北京人的所有规定及条件时,却对把户口迁入北京既不积极也不激动了。倒是毛建军,放下所有事情跑上跑下,临到妻子必须出面时,还要一遍遍催。

  正是在这样对身份、生活的思索下,推完氧气瓶回到东五环小家的毛建军,用纸笔写下了自己的思考。

  小说被编辑从自然来稿中挑出

  2011年,《北京文学》杂志的编辑王秀云从众多自由来稿中发现了毛建军所写的中篇小说《北京人》。

  “太感动了!”这是大家读完这篇作品后的普遍感受,他们几个编辑甚至还在编辑部内部给这篇作品开了一个小型讨论会。

  多年以后,现为《北京文学》副主编的师力斌回忆当时的场景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样一部作品对我们编辑的冲击之大,是我们编辑部很少见的。”

  于是编辑部几个人把这篇手写稿一字一字地敲入电脑。小说发表后感动了无数读者,他们和媒体编辑部一起为这部小说召开了研讨会。

  当《北京人》在《北京文学》2011年第7期刊出之前,毛建军的文学梦已经做了几十年了。小时候,毛建军就喜欢看书。张华说,第一次进毛家门,“满墙满墙的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努力做着文学梦的建筑工人毛建军,经常投稿。“屡投不中,就渐渐放弃了。女儿出生后,看书都少了。直到她大了些,我才慢慢缓过劲儿来。”

  看到自己零买的《北京文学》杂志上有个“新人自荐”的栏目,写完《北京人》的他,“想试试这个吧”。

  毛建军是幸运的,小说被刊出后,毛建军很高兴,拿到朝阳医院氧气组的工友面前“显摆”了一番。

  工友杨绍旭说:“我们都觉得脸上特有面儿,工人里也有会写小说的呢。”张华也给毛建军丈母娘打了电话:“他写那么多年没白写。”

  小说的“天然之美”把文学圈惊着了

  2012年,本书责编、人文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赵萍读到了这篇小说,被小说叙事的简洁准确,情感的质朴丰沛,生活质地的本色鲜活,以及小说中所传达的最朴素的真善美所打动。

  赵萍认为这部中篇的结构人物可以成为一部长篇小说的构架,建议作者将这部题材写成长篇小说。

  从2012年起,毛建军多次与赵萍讨论沟通,折折回回, 数易其稿,终于在2019年完成长篇小说《美顺与长生》。小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审中获得了一致认可。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应红认为,这部长篇小说从平民视角出发,能够以平视的角度观照“底层”内部。不仅在艺术上别开生面,以简取胜,在思想主题上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个体与历史、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联,以及其中纠葛的张力。

  《美顺与长生》在普遍性的命运中建立起个人的经验,再从自身的个别经验出发,映射旷世人生,即使是最普通的小人物在时代的前行下,依然保持沉着的生活定力,蕴藏着生生不息的强韧生命力。

  如果说老舍所关注的是从民国到新中国的历史剧变下北平的小市民,那么毛建军所书写的便是近二十年来北京快速推进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被裹卷其中的普通人,身份、阶层、户籍、家庭等等值得思考的议题都在此过程中被逐渐打开。

  大学毕业就做编辑,从事出版将近四十年,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的潘凯雄提到,今天的期刊编辑也好,出版社编辑也好,从来稿里面发现作者,从来稿里面发现作品,非常非常少。

  他读了小说觉得有些出乎意料,“出自一位业余作者之手的这部长篇竟然下出了一步又一步的逆袭妙手,从冷漠到温馨、从防范到信任、从隔阂到融洽的反转,而完成整个反转的全部动力莫不来自质朴善良的本质。这既是《北京人》最为细密柔软的贡献,也是当下许多文学作品中所缺失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