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招财进宝、富贵牡丹、鸳鸯成双、麒麟送子……在老常州人的记忆里,过年、祝寿、祭祖、新房上梁等大事儿都少不了堆花糕团,既吉祥又有好寓意。今年68岁的华焕仁,是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糕团项目传承人,用了大半辈子来守护这份吉祥。
13岁,华焕仁就开始跟母亲学习制作堆花糕团。“我母亲是有名的巧手,她是跟我外婆学的,有的东西她看一眼,就能捣鼓出来。”那时,华焕仁坐在一旁,闲着没事儿,就帮母亲捏一捏,没承想越来越感兴趣,一做就是55年。
母亲留下的工具盒——一个铝饭盒成了传家宝,一把小镊子就用了五十多年。梳子、牙签、木片刀、小铁棍、吸管……就连旧电器上拆下来的小零件,都成了华焕仁巧手堆花的工具。
因为挣不了钱,周围好多人都放弃了,华焕仁还是坚持了下来。每当听到有人感叹“好几十年没看见这个了”,华焕仁就愈发觉得责任重大,这是不能丢掉的传统。
快过年了,搬新家、结婚、祝寿的人多了,华焕仁的订单也跟着多了起来。也有不少人买堆花糕团当摆饰,“玻璃盒子一罩,放在办公桌上,就更好看了。”
只不过华焕仁的搭档,先是从母亲换成了妻子,现在又换成了女儿、女婿。“我要把我这个手艺传给他们,让他们一代一代传下去。” 华焕仁大半辈子都在跟堆花糕团打交道,最不舍得丢掉这门手艺,他说这是常州有标志性的一种地方文化。
又烫又黏手的米粉团,女儿女婿吃不消,手黏在上面拉都拉不下来。所以,华焕仁到中小学去教学,都是用轻泥,“作品比较容易成型,小朋友也学得挺开心。”
有人担心这是否会失去堆花糕团的特色,但华焕仁说:“这也是一种传承,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堆花糕团,知道这项非遗。”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李鸣/文 吕正昕 何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