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相推一往无前,接续奋斗永不止步”“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掷地有声的承诺,让人对大南京的发展更加期待!
1月9日上午,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代市长韩立明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首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2020年,大南京将发生哪些变化?生活在大南京,会遇到哪些惊喜?一起到报告中找答案吧。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红艳 安莹 卢河燕 李楠 鹿伟/文 顾炜/摄
制图 王焱
十大重点工作安排上了
落实国家战略,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力促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深化创新名城建设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增强美丽古都承载力
落实改革开放重点任务,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放大古今交融特色,充分彰显文化标识性和影响力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加大民生建设和保障力度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城市首位度
十大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南京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首要任务仍与“首位度”有关。
韩立明表示,要在“危”与“机”的转换中增强信心、争取领先,在“时”与“势”的把握中借梯登高、乘势而上,在“稳”与“进”的开拓中增创优势、赢得主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能治理齐头并进。
对此,南京今年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落实国家战略,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在融入国家战略中奋力争先,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力”。
其实,“首位度”早已成为关联南京的一大高频词。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十方面重点工作之首同样是“首位度”,明确提出“理直气壮讲首位度、全力以赴干首位度、名副其实增首位度!”
怎么干?多了一些新举措
记者注意到,今年在提升首位度方面,又多了一些新举措。
具体怎么做?首先,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包括一系列“硬核”数据,比如集中精力推进368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当年有效投入达2400亿元。猛攻项目转化达产,工业增加值增长6.5%,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
城市交通首位度作为提高城市首位度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工程,比较容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大的改观。对此,南京将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同时要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叠加优势。全力推动江北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功能集成,为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提供支撑。强化都市圈协调联动。加强与上海、合肥、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深化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实质性启动一批合作项目等。
不仅如此,今年十方面大事中的“力促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深化创新名城建设”“落实改革开放重点任务,不断激活发展潜能”等几方面工作,都直接或间接与提升城市首位度有关。
十大重点工作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干!对此,韩立明倡导各级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当好“施工队长”,多拿“图纸”进“工地”,多到一线解难题,把抓落实的闭环织得更牢。
生活更美好
以规划为引领,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
32页的报告中,处处体现代市长的为民情怀。韩立明在报告中承诺:“对代表关注项目和群众反映集中的事项,将桩桩件件扎实办,努力让全市人民享受更高品质生活。”
其中,为增强美丽古都承载力,韩立明提出,以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为方向,以规划为引领,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报告提出,加快江北新主城建设,推动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新区市民中心、南京美术馆江北馆等项目。推进紫东地区建设,基本建成省园艺博览会展园工程,提升核心区环境和路网配套。完善河西新城、南部新城功能,推动江北新区、浦口、六合融合发展。推进雨花“两桥”地区改造和软件产业发展。放大南北田园特色,支持六合、溧水、高淳副城高质量发展。
把危房改造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民以居为安。”韩立明在报告中特别提及了主城区还有在册危房406幢,其中,C级危房242幢、2446户,D级危房82幢、555户。
“市民的心头之忧就是政府的职责所系。”韩立明表示,今年,市、区两级政府将把危房改造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综合采取“留改拆”措施,切实补上全面小康现实短板。同时,完成棚户区改造300万平方米,新开工保障房600万平方米,整治老旧小区68个、216万平方米。
续建9条地铁线路,新开办10所中小学
今年,南京市民跨江出行将更方便。韩立明说,着眼畅通江南、江北交通联接,建成长江五桥和浦仪公路西段,加快建设和燕路、仙新路等4条过江通道。同时,续建9条、力争开工建设2条地铁线路,推进扬子江大道、机场二通道等快速路建设。南京将加快打通19条跨区断头路,完成24处堵点改造。新建公共停车场18处、泊位5000个以上。
报告提出,制订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规划(2020—2022)》,新改扩建30所幼儿园,新开办10所中小学,推进5所市属高中外扩工程。同时,继续落实好小学“弹性离校”制度。严格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加快建设健康南京。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体系,推进医用耗材治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推进国家级紧密型医联体和医共体试点,加快推动所有板块三级医院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