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绝不仅仅是创新者的本能,创新更是一座有着远大目标的城市的“事业线”
2020年1月2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2020年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今年大会的主题依旧是聚焦创新名城建设,南京市委一号文件已连续三年聚焦“创新名城”(详见今日快报A4、5版)。
会议专门设置了“向创新者致敬”“与追梦人分享”等环节,为2019年创新名城建设中的先进代表颁奖,邀请创新创业者等讲述自己的故事。看似是寻常的流程,却耐人思索:南京为什么要向创新者致敬?
应该看到,在某个场合表达向创新者致敬之意,并非南京“独创”,在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论坛或颁奖大会上,都喊出过“向创新者致敬”的口号。但南京向创新者致敬,并非一时兴起,也不是为了完成某个会议的议程而“配置”,而是城市的“创新思维”使然。
创新者为城市作出了巨大贡献,理应获得城市的礼赞。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创新者之所以能够大显身手,和城市发自内心地激励创新、召唤人才有莫大关系。
南京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或改革。此次大会传出这样的信息:南京创新推出了高层次人才“举荐制”、注重“制度性变革”,以制度变革激活创新潜能。而2019年10月30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9年创新名城建设突出表现时,提及:南京深化体制改革,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把创新生态构建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送政策服务百千万工程”、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建立人才薪酬评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
一座城市所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可能有限,但一个城市为了创新而表现的大格局却是无限的。“一个城市,唯独环境引不进来”。南京对“创新环境”情有独钟,这个环境不可能从天而降,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形成,必须真抓实干,日以继夜地奋斗才能实现——“以创新为帆、以实干为桨、以梦想为岸”。而“创新思维”堪称奋斗、实干的智库型引擎。正因有了“创新思维”,无论是制度和机制,还是政策和举措,都能因地制宜、顺时而动。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就2020年创新名城建设进行动员部署所作讲话,有一句引人关注:只有全市上下持之以恒、接续奋斗,创新的事业才能薪火相传,创新的南京才会更加出彩。
这个“全市上下”就是南京最大的创新环境,也是最具特色的创新气质,因其涵盖了一座城市围绕创新而表现出来的诚意、动力和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南京向创新者致敬,也是在自我加压,因而着眼2020年创新名城建设喊出“三个打拼”。
创新绝不仅仅是创新者的本能,创新更是一座有着远大目标的城市的“事业线”。南京在这方面已经棋过中盘,展现出“大模样”。何谓创新气质?这就是。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