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乘客,请问有医生在吗?有人晕倒,急需救治!”在飞机、高铁、游轮上,这样“广播找医生”的救人事件频频发生。但是,有时医生到了,现场缺乏必需的急救用品,会影响抢救效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公共交通工具上配备的急救用品仍是多年前制定的标准,已难以满足目前疾病突发的现场救治需要。12月25日,由国家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牵头,我国著名危急重症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邱海波教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秘书长、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指导把关的《升级版中国公共交通工具急救用品建议清单》出炉。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升级版的“急救包”一共有19样物品,不仅方便医生抢救,有些急救设备还很“傻瓜”,普通市民也可以操作。
通讯员 程守勤 刘敏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安莹
公共交通工具上急救物品该升级了
前段时间,医生高空为患者吸尿急救的新闻刷了屏,不少医生看了新闻之后感慨,如果飞机上的医疗设备足够齐全的话,也许医生就能避免“吸尿”的尴尬和安全风险。
中大医院创伤中心副主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松桥介绍,根据调查发现,在火车站、公交车站、机场等站点,大多会配置相应的外伤、心脏病、低血糖等常用药物和仪器,但是在行驶的交通工具上,配备最常见的只是一些外伤用药,而且很多人不会心肺复苏、使用AED除颤仪等“救命技能”。
“在院外突发疾病患者中,如果现场处置手段更丰富一些,对患者的预后就会更好一些。”针对日益增多的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上的急救突发事件的增多,以及现场医务人员处理应急急救用品的受限,著名重症医学科专家邱海波、杨毅等认为,要更新目前交通工具以及公共场所的急救用品的配置。将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关口前移,第一时间发现后的急救很关键。
收回两百多份调查问卷,确定最终清单
作为国家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有着丰富的救治危重病人的经验,救治过成千上万的危急重症病人。“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癫痫、张力性气胸、气道梗阻等是院外急救最多的疾病。同时,这些疾病如果能即时处理,患者获益巨大。”专家们表示。
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针对有急救背景的医学专业人士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推出公共交通工具上需配置的急救用品清单。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晓青找到具有丰富急救和转运经验的男护顾德玉、潘陈伟负责设计调查问卷。
据了解,问卷除了征求专业人士意见外,还向非医学专业人员发放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200余份。根据排序选出公共交通工具上,应需配置的急救用品,并分别列出了急救物品、急救药物、急救仪器等详细清单。
急救技能培训,加大社会普及力度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在建议清单中,所罗列的仪器都是简单易操作的。经过简单培训后,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也能用。
在展示现场,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谢剑锋博士向记者演示AED除颤仪的使用,“对于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来说,黄金抢救4分钟至关重要,患者一旦发病,在呼叫120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使用AED除颤仪。使用简单易操作,把两个贴片贴在病人身上,它就会告诉你要不要除颤,每一个步骤都会提示。”
专家同时呼吁,加强对民众的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特别是负责交通工具安全运行的服务人员,应率先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在第一时间就近处理,这是提升患者院外急救效果的关键。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要从娃娃抓起,让更多人掌握急救常识,才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为后续更为专业的救治赢得时间。
院外常见急症及处理方法
心脏骤停
主要症状: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大动脉脉搏消失,呼吸停止。
救治方法:立即行心肺复苏(CPR)、AED除颤、脉氧仪监测、肾上腺素1mg静推或皮下注射。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依据:剧烈心绞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片不缓解。
救治方法:脉氧仪监测,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50mg。
心绞痛
主要症状:胸部发闷、疼痛,或有紧缩感。
救治方法: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或速效救心丸10-15粒
癫痫
主要症状: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牙关紧闭。
救治方法:清理身边杂物,取被动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将口咽通气道放置患者口中防止舌咬伤。
低血糖
主要症状:心悸、出汗(多为大汗)、震颤、有饥饿感,严重者可意识丧失。
救治方法:血糖仪监测血糖,50%葡萄糖注射液40ml口服或静推。
张力性气胸
主要症状: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缺氧严重者可出现发绀、烦躁不安、昏迷甚至窒息。体格检查可见患侧胸部膨胀,肋间隙增宽,呼吸幅度减低,触诊皮下气肿,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救治方法:立即用粗针头从锁骨中线外第二、三肋间刺入胸膜排气。
气道梗阻
主要症状:呼吸短促、费力、喘鸣,病人常显焦虑,面色苍白、多汗、身向前倾,头颈前伸,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窒息。
救治方法:去除梗阻物,恢复气道通畅,患者若出现呼吸衰竭,应立即取仰卧位,肩部垫起,头部后仰,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正中处垂直刺入,穿刺针管口有空气排出,患者可出现咳嗽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