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名医名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独臂侠”完成100例高难度骨科手术
  骨科专用手术机器人“天玑”和医生一起为患者手术 曹勇供图

  今年3月1日国产骨科专用手术机器人“天玑”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安家,目前已成功完成100例手术。省人民医院成为江苏省内通过机器人开展各类高难度复杂骨科手术最多的医院。该院院长赵俊介绍,骨科机器人手术破百例,不仅是医院科技发展的新里程碑,也是医学发展智能化、精准化的新开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势必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也将为更多患者带去更好的服务体验。

  

  通讯员 吴倪娜 凡进 王前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峻

  独臂侠精确导航,精确度可达0.1毫米

  天玑是由北京积水潭医院自主创新开发的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填补了上颈椎机器人手术的国际空白。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临床精度达到0.8毫米,术中辐射减少70%以上,手术效率提高20%以上。

  据该院骨科主任殷国勇教授介绍,这个类似于“独臂侠”的机器人可以成为骨科医生的“透视眼”和“机器手”,它能帮助医生引导完成图像配准、术前规划、自动定位、术后验证等程序,是目前国际上唯一针对骨骼组织、开展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骨盆骨折及四肢骨折手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手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准,它可以在医生的操作下,进行深层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手术路径更加精确无误。在手术时,能减少螺钉位置的调整,避免损伤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时间。例如对于复杂的上颈椎骨折或脊柱侧弯手术中需要的“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度可达0.1毫米,属于真正的指哪打哪。同时,机器人手术另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大大降低了医生和患者的辐射量,更加有利于医生和患者的健康。

  手术后一天即可下地活动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余利鹏告诉记者,机器人手术的第100例患者,是一位25岁女孩小王。小王不慎摔伤导致了颈1、2骨折,由于颈1、2椎弓根非常细,而且与椎动脉靠得很近,如果使用传统手术方法,有损伤脊髓或者血管的可能性,属于手术风险极高的手术;另外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案就是卧床牵引3个月,但完全卧床3月是非常痛苦的,如果护理不当,会产生各种威胁人类生命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考虑到小王的病情,殷国勇教授和余利鹏主任医师决定为其开展机器人辅助下的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在机器人辅助下,通过精准定位,医生为小王置入了上颈椎椎弓根螺钉,手术中既没有损伤到椎动脉也没有碰触脊髓,手术前后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出血量非常少。手术后仅一天患者就可以在颈托的保护下下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

  据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曹晓建主任介绍,病房曾收治过一位85岁高龄的李奶奶,老人家因为在家拖地不慎滑倒,到医院诊断为腰椎压缩性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老奶奶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冠心病,不能耐受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则需要老奶奶俯卧半小时,老人家在病房尝试了多次,且最多只能坚持15分钟。如果不手术,李奶奶只能回家卧床休息,长期卧床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在了解到机器人手术的益处后,李奶奶坚持要做机器人手术。后来我们在手术室的通力合作下,只花了13分钟,手术便完成了。术后第二天老奶奶就可以下地行走,老奶奶非常高兴,这次手术也主要得益于机器人手术微创和精准定位的优势。

  专用手术室,专职医护人员

  殷国勇教授表示,随着骨科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医院已经配备了骨科机器人专用手术室,专职的医护人员。骨科制定了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手术适应症,并制定了手术的标准化流程。目前机器人手术,已经在骨科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脊柱领域,主要应用颈椎、腰椎退变疾病,脊柱侧弯畸形,脊柱转移性肿瘤;在创伤领域,已应用于骨盆骨折及畸形矫形手术;在关节领域,已成功开展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在骨肿瘤领域,应用于病灶的精准定位等。但是殷国勇教授也同时指出,机器人手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并不是对所有骨科疾病均适用,具体到每位患者的治疗方式还是应该结合病情综合考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