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夕,一场坚持了12年的民间祭奠活动在南京光华门堡垒遗址举行。来到现场的有2位抗战老兵和1位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小小的烛台摆成了“1937”与“和平”的字样,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的志愿者们和抗战老兵一起,祭奠82年前顽强抵抗日军侵略而牺牲的先烈。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张然/文 顾炜/摄
洒酒祭战友!百岁南京保卫战老兵重回光华门战场
“谢谢你们,为了我们的堡垒献出了生命!”今年100岁的孙锡霖,是南京唯一一位健在的南京保卫战老兵。在志愿者的搀扶下,他手执一束菊花,缓缓走到堡垒遗址旁,口中反复嗫嚅着“谢谢”。
手中的黄酒洒在堡垒遗址斑驳的青砖上,孙锡霖轻声诉说着对战友的思念、愧疚和不舍,并为他们献上菊花。“我们不应该走的,我应该和你们牺牲在一起的。”
孙锡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日军进犯南京前,他是一名工程兵,参与修建南京富贵山隧道要塞工程。该工程可以直接通往紫金山,用于储备战争需要的物资军火,为长期抗战做准备。因为战争需要,当时参与修建要塞工程的工人达五六千人,孙锡霖负责炮台的修筑。
据孙锡霖回忆,当时上级下了命令,让工程兵先撤。12月9日凌晨,日寇入侵,南京沦陷,他们一行人离开富贵山急奔下关,当时挹江门大门已经封闭,边门拥堵着数以万计的难民和军人。
中山码头已停航数日,难民和部队的万余人滞留在岸边,频遭日机低空扫射,死伤无数。10日傍晚,他们一行人好不容易上了一艘轮渡,就在抵达浦口的第三天,日本侵略者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从淮安特意赶来的抗战老兵邵倜是第四次参加光华门堡垒遗址的纪念活动。站在遗址前,他脱下帽子,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我和我的父亲都是中国远征军。父亲是当时的南京汇文中学的教师,后来在收复腾冲的战争中捐躯了。我们今天在这里不仅是悼念南京保卫战的死难将士,也是纪念所有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
最后一次集结!一地烛光拼出“和平”二字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不同于往年,今年的一地烛光不仅摆出了“1937”字样,还有“和平”二字。“由于抗战老兵的年龄越来越大,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邀请老兵来参加这样的祭奠活动。他们的最后一次集结,我希望主题是和平。”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负责人文心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梁心流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梅寿兰的女婿,他也在现场为先烈献上菊花。“作为幸存者的后人,我想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他们曾经拼死保卫这座城市,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光华门是日军入侵南京时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的一处战场。1937年12月10日,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这里展开激战,直接参与光华门之战的就有四位将军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