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常年照顾失能老人的家庭成员来说,“休息”可能是一个奢侈品,外人很难理解他们身体和心理承受的压力。针对这一现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底开始,苏州工业园区湖东景城社区就联合多方资源,为此类特殊困难家庭提供“喘息服务”,既让家属喘口气,也让失能老人康复得更好。目前,该项目正在筹划组建一支“爱与陪伴”小组,召集热心志愿者,填补项目服务的空白,给予这样的家庭更多的关爱。
周洁 何洁
护理者需要“喘息服务”
景城社区有两户典型特殊家庭:一户是76岁的颜老伯,30余年如一日独自照料69岁肢体二级残疾、瘫痪在床的老伴吕阿姨;另外一户则是70岁的许阿姨,常年照顾肢体三级残疾的老伴郑老伯。
上门探访初期,社工的注意力都在肢体残疾的吕阿姨和郑老伯身上,然而随着了解的日渐深入,社工们发现长期照料病人的颜老伯和许阿姨,身心健康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年纪大了,每次抱她都累到不行,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颜老伯满脸愁容。“每次看他照顾我累得不行,我真是特别痛苦。”躺在床上的吕阿姨也很难过。
而照顾郑老伯的许阿姨也一身病痛,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等等。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都是家中存在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24小时陪护,而他们的长期照料者渐渐步入高龄老人行列,没有替换、休息的机会。同时,长期照料者常年对病患寸步不离,很少出行,与人交流少之又少,再加上长期面对病患的痛苦和各种消极情绪,照料者均出现精神紧张、焦躁、失眠等症状。
针对这一现象,景城社区于2013年底试水推出“喘息服务”,并于2014年正式将“喘息服务”推动成一项社区公益爱心项目。从最初的派遣护工去长期患病的老人家里帮忙,让病人家属能有“暂时休假”的机会,到逐步引入心理医生对家属、患病老人进行心理疏导,来促进患病家庭的整体健康。
近30户家庭享受服务
2018年,景城社区再次扩充“喘息服务”项目,社区联合社会组织把专业的医生请进社区,把受益群体拓展到70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残疾失能老人、50岁以上异地常住老人,通过建立健康小屋,为社区中老年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测量血糖、血压,并提供艾灸、中医按摩等保健服务,让老人在社区就能乐享健康。
同时,接受上门“喘息服务”的家庭也在不断扩充,从一开始的两三家,到截至目前的近三十家,涵盖了残疾人家庭、高龄老人家庭、独居老人家庭等等。“喘息服务”让不少患病老人认识到康复治疗的必要性,令这些本有自我放弃心理的失能老人对未来有了新的憧憬。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家中服务的半天里,日复一日的看护者们便可以走出家门,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到社区享受各类服务,参加中医理疗、老年瑜伽、手工活动等等。
景城社区党支部书记袁娟娟表示:“社区开展喘息服务项目,想让社区老年人享受到家门口的专业健康服务的同时,也让家中老人的看护者也‘喘口气’,增进老年人的价值感、幸福感!”
“开花结果”仍需努力
“光靠定期的专业人员上门,频率不高,如果有人愿意时不时来替这些常年无休的家属‘代个班’,哪怕是陪病人聊聊天,让家属从病榻前抽身‘喘口气’,那就更好了!”“喘息服务”项目负责人丁海波称。
于是,目前,“喘息服务”项目正在筹划组建一支“爱与陪伴”小组,由社区和项目工作人员牵头,在社区内召集热心志愿者,经过一定培训后,提供临时照顾老人的服务,给照料老人的家属一个喘息的机会。这样一来,“爱与陪伴”小组的成员就可以填补项目服务的留白,给失能老人及其家属一个近距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