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5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绕开结果,抵达意识
  《戏金图二》 布面油画 直径60cm 2011
  《白梦——白桦林》
  布面油画 100cm×50cm 2011
  《无题》 布面油画 90cm×120cm
  《东极白日》 纸上综合材料 33cm×33cm 2018
  《夜色之三》 布面油画 150cm×120cm 2010 (2017)
  《黑梦之二》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2
  《延伸之一》 布面油画 120cm×90cm 2012

  □卞卡

  绘画可以理解成有意识的涂抹,抛开涂抹的结果,我们单独研究这一层“意识”,也是分析绘画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的方法的价值在于并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思考方式。

  选择绕开“结果”是因为:实现这个绘画的结果可以使用太多的技巧,我们可以有一万种方式在布面留下痕迹,发达的资讯使得艺术家们有太多的捷径可循,让技巧变成廉价的量产品。同样的另一种结果是“图示”的挪用,比如新近出现的“塞伯坦朋克”和早期的光头系列。市面上常见的“诟病”大多缘于这几点。所以有时候绕开结果谈意识本身是非常必要的。

  卞松的绘画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他对结果导向的无视,放弃刻意经营画面,甚至说放弃的非常彻底,然后是对图式本身的忽略。放弃经营画面的一个显像是他大多采用直接画法,柔和、虚幻、昏暗的稀薄方式进行叠加,自由、放松的原始状态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既包含了对形体的描摹,也包含绘画自身的节奏感。总之,这里没有太多复合的润色,颜色直接接触亚麻布和肌底,天然的流露出了一点点“陈旧”感。如果说卞松有图式的追求,那可能就是来自这里,但也许这也是无意为之。图式的话题本身在这里是完全忽视的,那种画册上常见的风格在这里几乎无效。卞松关心身体和自然本身,至于她们是怎样被采撷进入画面,这完全依赖于个人感受或机缘巧合,比如那些舞台上的舞者,她们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视角原封不动地移植到画布上,然后被抛入幽暗的环境中。一方面是一种现实性,另一方面是不加修饰的古旧痕迹,两种差异并不取悦观众,不过倒是增加了一些耐读的深邃。

  美术史各个时期的经典都制造了一种假象,即作者对画面的苦心经营,所有后来的模仿者也不可避免的亦步亦趋、辛苦的描摹。可是所有提示美术史下一步的变化的痕迹,往往是来自画面中心之外,比如提香笔下的衣纹和背景,那些万众瞩目的对人体圆润的刻画反而越来越像一种媚俗,直到安格尔那里,这种美无法再被延续。躺在画面角落里略显拙劣的笔触倒是开始焕发生命。尽管这也是现代主义式的纯粹精神,但它也是非结果导向下的自然性的延伸,是绘画作为一门学科延续的内在驱动。分析卞松的绘画在这样一个话题节点讨论,也意味着讨论绘画本身,并清晰的在意识层面看到作者的“图像学”。

  古代的皇帝曾经邀请李思训和吴道子描画嘉陵江,李思训苦苦描摹数月,皇帝看后说:我终于看到了嘉陵江。吴道子一天即草就,皇帝则惊叹道:我终于来到了嘉陵江!典故无从考证,也无需刻意比较李吴的高下,不过仅仅从工作方法的角度讨论,卞松的方式更像后者。

  卞松

  

  198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200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南京,任教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

  作品收录于《国际当代艺术杂志》《画刊》《钟山》《pk》《2008当代艺术年鉴》《东方文化周刊》等刊物。油画作品被国内外私人和美术馆收藏。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