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7版:城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红色景点串成线,渔村走出渔文化特色振兴路——
这个小镇走出独具气质文旅路

  11月的方巷,冬日暖阳驱散了清晨的寒凉。几辆大巴车一早就来到“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门前。远道而来的客人,在这里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在扬州北郊,谈起文旅融合,邗江区方巷镇早已声名远播。“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北山党史馆……一个个红色景点“串点成线”,让红色文化落地生根;邵伯湖畔沿湖村以渔文化为根,做好水文章,唱响渔光曲,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邗宣 陈万明 曹锋 韩秋

  1965年,张爱萍上将到邗江方巷人民公社方巷大队蹲点,开展社教工作。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张将军挑河泥、筑河堤、植树造林、兴办“五坊”、搞试验田。“方巷经验”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26个省市16万人次来方巷参观学习。

  2015年6月,在张爱萍当年工作和居住的原址,“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开放。大量的珍贵历史老照片和实物布景,展示了张爱萍将军与方巷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真实场景。4年多的时间里,到此参观学习者已有10余万人次。

  往北10分钟车程,有一处面朝池塘的“农家小院”。1928年,扬州农村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这里成立。如今,这家“北山党史馆”成为一处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展馆内介绍了1925年到1949年,北山地区革命大事记及革命名人事迹。

  方巷镇三产办主任施广慧告诉记者,他们正依托几个红色景点打造“清风之旅”红色旅游路线,还计划将“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改造提升,以满足越来越多游客的游览需要。

  从S611沿湖大道向东拐入沿湖路,刚经过沿湖桥就能看见一片开阔的水域。水面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鲜明。这里便是国家级最美渔村——沿湖村。

  现在,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吃渔家菜,住渔民家的民宿,参观渔文化博物馆,体验渔技渔歌渔民风俗,在国标休闲垂钓基地钓鱼,饱览邵伯湖自然风光。方巷镇党委统战委员、沿湖村党委书记刘德宝告诉记者,去年,仅有400多户村民的沿湖村,迎来了国内外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产值达到2500万元,今年的情况比去年更好。

  “文化是魂!”刘德宝说,沿湖村特色旅游发展的起点,就是从渔文化开始,开辟了一条独具气质的发展路径。“渔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从2011年起,为推动200多户渔民上岸,沿湖村不断探索,大家的‘渔文化’渐渐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不仅创造了旅游收益,曾经散漫的渔民也从中找到自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帮助渔村在社会治理方面也得到明显的进步。”

  刘德宝告诉记者,沿湖村目前正在打造便民服务综合体,提高游客服务能力,同时也希望将周边三个村也带入发展规划,将农耕文化和渔文化结合,建立更加丰富精彩的文旅业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