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哲迈勒·黑托尼:埃及小说新旗手
  《吉尼·巴拉卡特》
  《落日的呼唤》
  《宰阿法拉尼区奇案》

  □邱华栋

  1

  哲迈勒·黑托尼是1970年代以来埃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埃及被称为“60年代作家群”中的佼佼者。

  1969年,哲迈勒·黑托尼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千年前的一个青年的日记》,将埃及古代历史中的一些场景和历史人物,与当代埃及的社会现实交错对接起来,以复调的形式形成了小说的独特结构。这部小说集可以说是“60年代作家群”中最早的、相当重要的作品,其融合欧洲现代主义作家的表现技巧、并将之与埃及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现实相结合的风格异常鲜明。

  哲迈勒·黑托尼可以说是纳吉布·马哈福兹的继承人,他沿着马哈福兹所开辟的埃及现代文学的道路,顽强地将埃及文学引领到一个新天地。

  哲迈勒·黑托尼1945年出生在埃及的农村,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迁居到首都开罗,生活在开罗一个古老的城区里。在整个少年时代,他都勤奋好学,勤于读书,还坚持参加纳吉布·马哈福兹举办的文学讲座。后来,他专门学习了工艺美术设计,接触到了埃及丰富的民族艺术。20世纪70年代,他随军当过多年的战地记者,对埃及参加的几次中东战争的失败,都有着切身的体会,这些人生经验和生命履历,构成了他写作的一个基点。从1969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到如今,他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集十多部。哲迈勒·黑托尼广阔地描绘了20世纪下半叶的埃及社会现实,并以埃及古老的历史资源和哲学资源作为后盾,创造出不可忽视的新小说。

  除了小说作品,哲迈勒·黑托尼还出版了研究埃及历史建筑和文化的专著、关于中东战争时期他担任军队随军记者的见闻录,以及一些文学和文化随笔等著作,是一个视野开阔、创作丰富的大作家。

  我阅读哲迈勒·黑托尼的小说,最令我感到心仪的,是他对欧美现代主义小说以来的文学技巧的看重,和对阿拉伯民族文化的融会贯通两者的并重。他的小说都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特征和形式感,尤其是,他的每部小说在文体上都很新颖,能够巧妙地利用一些其他文体,如报告、游记、历史文献等等,来作为小说的基本结构,扩大了欧美现代主义小说潮流和小说文体的实验在非洲的影响,是20世纪人类小说之树上新长出的枝条。那些报告、文献、游记和资料等其他一般性文体,组成了小说的叙述内容,使小说显示了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彼此互相映衬,扩大了小说的内涵和外延。可以说,仅从小说的技巧上考察,他就是一个具有独特实验性的小说家。

  我对哲迈勒·黑托尼感兴趣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为同属于后发展中国家和文明古国的阵营,埃及和中国作家在面对欧洲和美国等强势文明的冲击下,其作家的处境和文化环境,其作家的使命和面对的写作资源,都有着相似的和可以借鉴的地方,在这一点上,哲迈勒·黑托尼的写作,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2

  1974年,哲迈勒·黑托尼出版了长篇小说《吉尼·巴拉卡特》。这是一部具有历史小说的外壳,里面却巧妙地装了对1970年代埃及社会现实生活、带有批判性色彩的作品。小说的开头章节,是直接摘录16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琼迪在埃及开罗旅行时的见闻,然后,就将叙述的角度转换到1517年统治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的一个小人物吉尼·巴拉卡特身上了。这是一个出身埃及底层的小人物,他一心想着向上爬,工于心计,很会钻营,最终利用了上层权贵的弱点,爬到了王朝的高位,成为那个时代发迹的新贵。同时,围绕着吉尼·巴拉卡特,还活动着那个时代很多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之流,活动着很多开罗的劳苦大众,他们过着和王朝的贵族与钻营者巴拉卡特完全不同的贫穷生活。小说中还引用了一个历史学家对那个时代的描述,将小说的历史真实性增强。

  《吉尼·巴拉卡特》出版的第二年,也就是1975年,哲迈勒·黑托尼出版了长篇小说《宰阿法拉尼区奇案》,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宰阿法拉尼区奇案》讲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小说的文体也很独到,是按照卷宗的形式构成的。在小说里,出现了一个咒符,诅咒整个宰阿法拉尼区里的人,除了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之外的人,所有人都丧失了性功能和性欲望。没有了性,宰阿拉法尼区的人该怎么生活呢?宰阿法拉尼区的人由此展现出他们各色各样的生活世相来。

  哲迈勒·黑托尼的长篇小说《显灵书》,是关于埃及人心灵世界的作品,是从阿拉伯文化和埃及文化自身中结出的果实,带有哲思和强烈的心灵书写的特点,父亲、殉道者、民族解放者与国家缔造者这三个英雄男人,带有符号性的象征——哲迈勒·黑托尼思考了自己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如何与父母亲这个血缘最近的树枝条分离,逐渐地在时间的沧桑中老去,在四海为家的状态里浪游,成为外乡人、陌生人、流浪的人,最终,他依旧回到了母体的文化记忆里,找到了安慰和最终归属。

  稍后,哲迈勒·黑托尼又出版了相对世俗和故事性比较强的长篇小说《明眼人看世界》(1989)、《爱情之书》(1987)。在这两部小说中,哲迈勒·黑托尼将笔触放到了现代埃及的社会生活中,以具体而细微的观察,来呈现埃及当代社会生活世俗化的一面,思考了社会的不公、爱情的奥秘等,在小说的背后,继续着对埃及独特的混合文化特性的深入探讨。

  长篇小说《都市之广》是很值得注意的小说,出版于1990年。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大学教授,他要去参加一所大学900年的庆典活动。但是,他在去办理庆典手续的时候遇到了麻烦。这个角色就像卡夫卡的小说《城堡》中的那个想进入城堡中的测量员的处境一样,这个教授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授一边在生命力比人更长久的古代建筑面前流连,一边为眼前的现实缠斗所苦恼,一边又在思索着时间流逝中,那城市像生长着的有生命体一样,在广大的时间和空间里逐渐地扩展,在他内心里,这些东西胶合成关于世界的整体印象。小说描绘出完全不同于西方小说的那种理解时间的感受,哲迈勒·黑托尼强化出了他个人气质和文化气质: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相遇的地方就是那些建筑,它们使都市变得广大,也使人心和世界留下了时间的痕迹。

  3

  哲迈勒·黑托尼的后期小说大都带有浓厚的苏菲主义的味道,和大部分西方小说与亚洲小说都不同。那是一种特殊的、对人生和时间感受的表达。

  哲迈勒·黑托尼的长篇小说《落日的呼唤》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著作,它出版于1992年,这是他后期创作中的一部主要作品。小说的主人公艾哈迈德本来生活十分平静,但是,有一天,他似乎听到了冥冥中的一声召唤,开始向西旅行,去寻找那落日的呼唤,去寻找人生的真谛。于是,他的旅途充满了奇遇和巧合,睿思和考验:当他离开大都市开罗,他遇到了沙漠中的骆驼队,并且和那些长年行走在沙漠中,和星

  星、太阳、月亮作伴的人成为好朋友。他不再感到孤独,感到天地之间行走的人所体会到的世界是那样的广大。他还来到了一个沙漠中的绿洲居民点,在那里看到了热情地欢迎他的人群。在一个泉眼边上,他还遇到了一个姑娘,并且和她结婚了。当妻子身怀六甲之后,他却响应那冥冥中的呼唤,继续向西,向那日落的地方旅行。在向西的旅行中,他一共听到了5次召唤,每次听到落日的呼唤,他就会继续旅行。

  《落日的呼唤》有着一种别致的叙述语调,缓慢、深情和神秘。在结构和叙述这部作品中,哲迈勒·黑托尼采取了伪游记的文体,也就是让小说变成假装的一本游记——让最后听到艾哈迈德讲述自己经历的国王的书记官的记述,来呈现主人公的经历,这很好地产生了时间和空间的间隔感。两个部分的连接、转换和角度的不同,使小说的结构非常扎实而富有变化,视角多样而呈现出立体的模式,使小说变成了一部内部空间广大、也使读者一定会发出世界是那么丰富的感叹。

  进入到2000年的新千年之后,哲迈勒·黑托尼将笔触更多地放到了关心社会现实的变化上,放到了埃及社会现实和矛盾中,写出了长篇小说《金字塔之上》(2002)、《企业传闻》(2003)、《矿藏传闻》(2003)、《三面包围》(2003)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批判性,在相对宽松的埃及文化氛围中出现,引起了社会反响。

  哲迈勒·黑托尼一直担任着埃及最重要的报纸《文学消息报》的主编,他还获得了国家鼓励奖、埃及科学艺术勋章、1987年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等。

  哲迈勒·黑托尼可以说是继承了马哈福兹所开创的现代埃及小说传统,并将这个传统继续引领到新天地的杰出小说家。他和其他“60年代作家群”一起,左右着20世纪后半叶埃及文坛的走向。哲迈勒·黑托尼使世界文学版图继续发生着大陆的漂移,他以几乎是孤绝的勇气、以独特的文学气质、以自己非凡创造力,使小说呈现更加丰富的可见性。

  邱华栋

  

  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出版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喘息》《正午的供词》《中国屏风》等九部;发表有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随笔、评论500余万字。

  哲迈勒·黑托尼

  又译杰马勒·黑托尼,埃及当代著名作家。20世纪70年代,黑托尼曾经做过6年的战地记者。其重要作品包括《吉尼·巴拉卡特》《宰阿法拉尼区奇案》《显灵书》《明眼人看世界》《都市之广》《落日的呼唤》等。多部作品曾被译成德文、俄文、法文等,深受国外读者的喜爱。先后获得了埃及国家鼓励奖、埃及科学艺术一级勋章和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