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19份民国时期南京高校毕业论文首次公布
太有才!“文二代”用乐府诗写朱丽叶
  扫码看视频

  南京有了一个新的名片——世界文学之都,足见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南京,民国时期的大学生就写出令人惊叹的文章。11月1日上午,民间收藏家陈西民向现代快报记者独家公布了自己的收藏——19份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学生的毕业论文。这也是这些论文首次对外公布。陈西民坦言,他希望这些论文可以汇编成册,再现当年南京学子的风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张然 徐梦云/文 牛华新/摄

  19份毕业论文首次公布 70多年前国文系学生都研究啥?

  “听到南京被评为‘世界文学之都’的消息,我非常激动,所以决定公开我的这批收藏品,它们不仅是一份份毕业论文,更是一份有力的史料证据,证明了南京的文化底蕴。”陈西民边说边从包中小心翼翼地拿出这些珍贵的论文。

  泛黄的纸张上,隽永的字迹写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子教会大学,1915年在南京开办,1927年增设了国文系。该校校址位于南京宁海路,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70多年前,南京文学院的学生都在研究啥?或许我们可以从这19本论文中找到一些答案。《莎翁乐府诗译》《中国现代抗战戏剧评论》《王安石思想之透视》《汉魏六朝的民歌》《冰心与庐隐作品的研究》……上下古今、中外文坛,皆是她们的研究领域。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在这些论文中,有两本内容是一样的,但仔细比对,发现其中一本的封面印有“图书馆”等字样。“那时候的论文一般会抄两份,一份放在图书馆,作为资料供学生借阅,另一份放在国文系留档备查。”陈西民解释道。

  这位“文二代”用诗写论文 她笔下的朱丽叶有中国古典美

  “绝代有佳人,芳名朱丽叶。豆蔻好年华,艳泛芙蓉靥。舞能引鸣禽,香风招粉蝶。惊鸿翩顾影,神光焕晔晔。长养在深闺,葳蕤未有匹。”如果没有开门见山的第一句,你一定猜不到,这么多古典意向,描绘的竟是一位欧洲的少女。

  在堆叠成厚厚一摞的毕业论文中,薄薄的这一本并不起眼,但翻开细读,却别有洞天,工整的蝇头小楷,仿佛是打印出来的,五字为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嗟嗟罗米(密)欧,奈何生敌家!私心期白首,堂上岂相赊?愿化为黄鹄,飞入君府衙。君若同妾心,携手奔天涯。”其中一段关于朱丽叶内心活动的描写,与一些中国古典女性形象,也有些许重合。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莎翁乐府诗译》,作者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的章■(zhǎn),毕业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春季。章■的父亲正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用乐府诗来翻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很有创意,不仅需要作者熟读原著,也必须要有很深的古典文学造诣。”陈西民坦言,第一眼看到这本论文,就被深深吸引了。“虽然只有一万多字,但是语句凝练,文学价值很高。”

  民国闺蜜“重逢” 相逢的是学生时代的毕业论文

  “诗人的家,并不是穷困的,诗人早年的生活是自由的。他像一只羽毛早丰的小鸟,翱翔在广阔的天空。”这是郑锦先在论文中对诗仙李白的理解。

  值得关注的是,郑锦先有一位好闺蜜名叫李德懿,她们俩在学生时代常常一起看报纸,很羡慕那些特约评论员,理想是当记者。李德懿的毕业论文也在此次公开的19本论文中。

  多年后,郑锦先成为散文家,李德懿则实现了她们共同的理想,成为一名记者。两人再次相逢是在1988年的北京,而此次,缘分让两人学生时代的毕业论文再次相逢。

  不知是商量好的,还是默契,两人的研究课题都是唐代诗人,李德懿的毕业论文是《韩愈研究》。韩愈的时代、韩愈的传略、韩愈与古文运动、韩愈的思想、韩愈的影响……论文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了这位诗人的生平。

  记者在这篇论文中看到,大量的史实在文中都有标注引用来源。没有庞大的数据库、便捷的查询途径,民国写论文引用哪些参考文献?比如李德懿在正文中写道“韩愈有三个叔父”,注解中则表示这段史料“见韩愈虢州司户韩府君墓志铭”。文中还有许多史料都引自碑文、唐代书信等第一手资料,非常严谨。

  专家

  对研究高等教育史

  大有帮助

  “这些毕业论文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养眼’,全文语言简洁、逻辑清晰、论据充分。”陈西民表示,他希望将这些字迹工整、文采斐然的论文汇编成册,再现当年南京学子的风采。

  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庆柏介绍,关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文献,有一些已经公开出版,包括《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章程》《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概况》,以及作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社会学系刊物》之一的《南京东瓜市与其附近之棚户调查》等。“这些都比较容易看到,但是学生的作业极为少见。”在看到部分民国论文的照片之后,江庆柏非常激动,“这些论文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论题广泛,风格多样,而且还都是手稿,是极为重要的发现。”

  “从这些高质量的论文中可以看出,她们都是认真在做学问。”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表示,这批论文的公布,对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史以及民国翻译史都有巨大的帮助。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